曹潔
從以游戲為主的幼兒園生活進入到以學習為主的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關注一年級新生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找到相應的應對至關重要。
依賴性嚴重,缺乏獨立性
由于幼兒對教師和父母的依賴較強,還不具備小學生的獨立性,因此常常會出現主觀能動性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問題,越是被保護得很好的孩子,越容易產生無力感。因為他缺乏在現實生活中提升能力、克服困難的經驗,所以,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也更容易退縮逃避。對孩子來說,學習情緒管理帶來的心理挑戰會遠遠超過智力挑戰,這類孩子往往和同伴交往也是問題。
應對策略
幼兒期的孩子的發展任務是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在孩子掙扎著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維持自己特有的秩序時,父母少一點指責和打擊,多一些鼓勵和放手,允許孩子去做自我體驗和嘗試。而不是用大人的思維去想孩子,也不要用大人的評價體系去給孩子貼標簽,孩子總是會長大,會獨立,只需要時間。教會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習慣;養成認真、專注做事的習慣,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注意力不易集中,缺乏意志力
對于剛入學的新生而言,學習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但是,大部分新生缺乏嚴格要求自己、自我監督的能力,還停留在幼兒園比較貪玩的狀態中,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在課堂上注意力僅僅能夠保持20分鐘左右。幼小銜接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意志力是很重要的,沒有意志力,學生就不能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完成學習任務,遵守課堂秩序。這類孩子情緒易煩躁,缺乏穩定性。新生因為初到陌生的環境,來自學習的任務和壓力等,容易使其情緒不穩定,產生抵抗煩躁情緒。
應對策略
在幼小銜接階段,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情緒,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給孩子建立穩定的安全感,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嘗試,去經歷一些情緒的起伏,用足夠的耐心并花時間了解孩子出現這種情緒的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安撫孩子的焦躁情緒。培養孩子解決同伴間交往沖突的能力,讓孩子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界限,在群體中的表達不亢不卑,清晰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同時,孩子初入學時,引導孩子學習時不急于求成,多給鼓勵和欣賞,使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長老師的重視和自身的存在感,更加熱愛學校學習生活。
在幼小銜接上掉鏈子的,大部分不是因為沒讓孩子學拼音算術,而是孩子消耗了過多的能量在適應新環境上,真正能分給學習的注意力少得可憐。被焦慮裹挾的父母,很容易失去思考力,變得盲目跟風。別人報了這個班,我也必須給孩子報一個,至于真正的目標是什么,孩子是不是需要,則完全不在考慮范圍內。然而,相比在入學前就會了多少拼音、能識多少漢字、可以做多少道算術題,孩子心理功能的發展水平對于他能否順利“幼小銜接”,意義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