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陽 李能飛 張萍萍
【摘 要】財務會計領域正經歷著一場智能時代下的大變革。智能時代的發展為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正推動財務領域從信息化向智能化方向轉化。高校發展智能財務專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互相競爭的結果。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本文以天津商業大學為例,運用SWOT分析法,對天津商業大學發展智能財務專業方向外部的機會與威脅,內部的優勢與劣勢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分析,旨在為天津商業大學發展智能財務專業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智能財務;財務專業發展戰略;SWOT分析;高校財務專業
一、引言
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的不斷發展,高校也開始創辦智能財務專業,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互相競爭的結果。目前,智能財務作為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無論在科研還是教育實踐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爭論。盡管智能財務還存在一些的爭議,但不管現今對智能財務怎樣定義,它的內涵和外延必然會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的體系架構也會跟隨技術和應用發展的變化而不斷做出調整。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暴發,使許多重要的大會和比賽日程延期甚至暫停舉辦,例如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是行業內歷史悠久、久負盛名的比賽,但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這個比賽將暫停一次。然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主辦的2020年數字化精英挑戰賽不僅如期舉辦并且受到高度重視。與德勤類似,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也在大力宣傳類似的智能財務比賽,這些都體現了智能時代將來財務會計領域的發展趨勢。同時,從企業需求的角度,智能財務領域的精英人才極為匱乏,市場需求面臨很大的缺口。高校作為智能時代財會專業教育的領跑者,積極發展智能財務專業方向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對高校發展智能財務專業的戰略進行研究分析,并對此提出合適的對策建議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以天津商業大學為例(下文簡稱天商),運用SWOT分析法對高校發展智能財務專業展開細致探討。
二、天商發展智能財務專業的機會與威脅分析
智能財務是企業管理數字化轉型的必然發展方向。一方面,高校發展智能財務專業方向也是順應時代的發展和迎合企業的用人需求。智能財務專業的發展也有國家教育部、地方政府政策支持以及信息技術提供保障,但另一方面高校也面臨著一些內外部的威脅。
(一)機會分析
首先,2019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提出“智能+”,明確強調要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同時,地方政府也積極推動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工作。天商發展智能財務專業方向,就是在積極響應政府號召的同時,抓住培養智能財會專業人才的機遇。其次,2018年4月3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支持高校進行人工智能領域的科技創新和專業人才培養。例如,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已開展對國家領軍會計人才進行智能財務相關內容的培訓。因次,天商發展智能財務專業方向,就是抓住機會、創新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明智之舉。最后,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智能財務對傳統財務的整體運作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根據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有效調查,絕大多數的企業認為必須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化處理財務信息;未來的財務管理模式應該是人機一體化協同管理。因此,企業對于智能財務專業人才的迫切需要,無疑是高校發展智能財務專業強大的支持后盾。
(二)威脅分析
首先,從招生與就業的角度來看,如果高校的專業設置落后于智能時代的發展,就會產生高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需求脫節的現象。這些高校的財會專業必然生源素質下降,不會有較好的招生效果。對于畢業生求職而言,如果畢業生缺少企業智能財務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這個高校的畢業生會面臨求職困難的局面。其次,從高校科研的角度看,如果一個高校財務會計的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落后于智能時代的快速發展,那么這個高校的教師和科研人員的相關研究必然不會接觸智能財務研究的學術前沿,不能承擔智能財務領域相應的科研課題。最后,從高校之間激烈競爭的角度看,許多高校已經開始或者正在準備智能財務專業的招生工作。例如:浙江大學已經在竺可楨學院開設了智能財務專業,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也成立了智能財務研究中心。這些高校之間的競爭對天商財會專業的發展產生一定威脅,因為各個高校之間會為搶奪優質生源和師資等展開角逐。
三、天商發展智能財務專業的優勢與劣勢分析
天商作為國內最早開設會計電算化教育的高校之一,此次發展智能財務專業方向在辦學歷史、師資隊伍以及校企合作等都有一定的優勢。但由于智能財務本身是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仍然面臨一些自身的劣勢。
(一)優勢分析
首先,天商有悠久的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化專業的辦學歷史。天商是國內最早開設會計電算化教育的高校之一,其中王文蓮教授是最早從事該領域研究的教師之一。后來又增設會計信息化實驗班,并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經過多年的發展,天商財務會計專業的許多已畢業校友,已經成長為智能財務實務界的專業骨干。其次,會計學院已形成了完整的、特色鮮明的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2010年,財務管理專業獲評國家級特色專業。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的成功案例,可以為智能財務方向提供借鑒。在教學處的統一安排和協調下,理學院和信息工程學院選派優秀師資力量,滿足智能財務專業方向的課程需要,支持會計學院的智能財務專業建設。再次,會計學院已經和部分智能財務相關高校、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2019年6月會計學院與重慶理工大學簽署《中國“互聯網+會計”教育綜合改革合作計劃》,雙方將在智能財務的科研和教學方面展開緊密合作。同年8月會計學院與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建立“智能財務教學研究中心”。最后,天商對智能財務專業方向設定了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計。天商致力于培養具備智能化管理決策能力、云計算技術運用能力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的人才和管理者。
(二)劣勢分析
首先,天商曾經在財務會計的信息化發展戰略上相對缺乏足夠的重視,錯過了一些會計電算化和信息化專業的發展機遇。目前,天商沒有形成智能財務方面的知識積累和人才積累,失去了曾經的“先發”優勢,不得不開始重新培養人才。其次,天商目前擁有信息技術和財務管理雙重教育或者工作背景的復合型人才非常少。即使在校外存在這種復合型人才,由于高校教師任職的要求比較高,使得企業中有實踐經驗的管理人員基本沒有進入高校任教的資格。再次,由于人工智能教育剛開展不久,很多問題還處于摸索階段。智能財務方向需要信息工程學院、理學院、會計學院的配合,但這種配合往往需要一定的磨合期。高校的專業課程大多還是偏理論性的,高校的教育難以模擬還原真實的實操場景,學生面臨在實際工作場景中很難上手的問題。最后,智能財務領域無論是在科研還是教育實踐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爭論,對于如何優化課程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目前還沒有形成定論。高校人才培養和企業需求還處于有待明確的階段,很多事情還需要后續的摸索與改進。
四、天商發展智能財務專業的對策建議
首先,發揮辦學與校友優勢,加強企業合作。天商應該適當借助智能財務領域校友的力量,深入開展企業調查,了解企業的專業人才需要。通過問卷調查、校友訪談或者組織學生去企業參觀等形式,進一步優化專業課程設計。通過這些校友進行校企合作,提高新增專業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其次,國內外高校橫向調查,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定期組織人員去智能財務先進高校進行調研,了解這些高校的專業課程設計、教學特點以及科研水平。天商可以組織前述智能財務領域骨干校友,參與天商智能財務專業方向人才培養的方案設計。再次,培養智能財務領域骨干教師。天商應該利用會計信息化的辦學經驗,大力培養信息技術和財務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天商應該鼓勵青年教師去國內外智能財務先進高校、研究機構調研培訓。最后,增強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天商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信息化的辦學經驗,已經形成完整的、特色鮮明的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智能財務方向應該借鑒這些寶貴的辦學經驗。通過加強校企合作形成一定程度的專業人才壟斷,以增強與其他高校的專業競爭優勢。
(1.天津商業大學會計學院;2.天津商業大學管理創新與評價研究中心,天津300134)
參考文獻:
[1]劉勤,楊寅.智能財務的體系架構、實現路徑和應用趨勢探討[J].管理會計研究,2018,(1).
[2]董皓.智能時代財務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
基金項目:本文為天津市科技發展戰略研究計劃項目(17ZLZXZF00270)京津冀商業協同創新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胡陽(1971—),男,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證券投資、財務管理。
李能飛(1995—),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張萍萍(1996—),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