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會展業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和拉動性,對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綜合影響力等方面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本文通過梳理重慶市會展業發展現狀,分析其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進而提出應通過促進品牌化發展、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等舉措提升重慶市會展業競爭力。
【關鍵詞】重慶;會展;提升
作為新興服務行業之一,會展業的產業關聯度較高,在開拓市場、促進消費、加強交流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把會展業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推動會展業與區域定位協調、與產業特色融合,對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重慶市會展業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重慶市高度重視會展業發展,大力推進會展大平臺、大產業和大環境建設,行業整體呈現出提升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行業運行質量較高
近年來,重慶市會展業發展呈現穩步增長趨勢,2018年共舉辦各類展會506個,展覽面積為913萬平方米,會展經濟呈現出質量穩中有升的特征。伴隨著行業規模的逐步擴大,會展業綜合經濟效益日益凸顯,2018年重慶市會展業直接收入181.6億元,拉動消費1575.7億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顯著增強。
(二)展會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隨著會展業的不斷發展,重慶市展會呈現出質量顯著提高、會議論壇檔次規格明顯提升的趨勢。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糖酒會、零售商大會等國家級展會,大力培育智博會、西洽會、軍博會等大型品牌展會,對促進關聯產業發展、推進招商引資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三)會展政策扶持體系日趨完善
近年來,重慶市將會展業作為新興服務業的支柱產業予以加快培育,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會展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重慶市會展業創新提升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對引導會展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重慶市會展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作為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市經濟發展質量穩定向好,立足良好的發展基礎,正確認識會展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于推動會展業健康發展有所裨益。
(一)重慶市會展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政策優勢突出,為會展業發展帶來了機遇。
一是國家開放戰略影響深遠?!耙粠б宦贰睒嬒雽ι罨瘏^域交流合作、統籌國內國際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作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重慶市將加強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全方位合作,將推動重慶會展業在更大范圍配置資源、深化合作。二是會展業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展覽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展覽業是構建現代市場體系和開放型經濟體系的重要平臺,要努力推動我國從展覽業大國邁向展覽業強國。近年來,中國的展館面積、參展人數、會展效益的增長率均呈現出提升趨勢,已經成為國際會展業的新生力量。三是自身政策優勢疊加效應突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和中國(重慶)自貿試驗區的設立有利于更好地接軌國際會展經濟新規則,擴大會展開放領域和提升開放能級。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作出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決策,有利于會展行業開拓新思路、尋求新合作。
(二)重慶市會展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雖然重慶市會展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要清醒看到其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
一是市場化程度有待提高。當前,重慶會展業以政府主導為主,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作用不強,會展企業的市場運營能力較弱,專業化水平還有待提高,特別是龍頭會展企業較少,帶動能力不足。二是會展規模、檔次有待提升。與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重慶市會展業規模較小、檔次不高,還存在一定差距。多數展覽僅局限于國內區域,綜合效益低,市場競爭能力不足。三是會展人才隊伍建設有待加強。當前,重慶市會展業專業服務人才相對匱乏,多數從業人員從其他行業轉行而來,對會展知識和相關技能的掌握較為有限,很難滿足會展活動組織與接待的特殊需要。四是政策措施有待完善。近年來,國內眾多城市都高度重視會展業發展,出臺了各類扶持政策,不斷完善會展政策體系。雖然重慶市已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支持會展業發展,但是仍然與其他城市有一定差距。五是疫情下行業發展有待復蘇。作為人員高度集聚性行業,會展業受新冠疫情沖擊嚴重,會展活動數量和規模有較大幅度萎縮。會展業面臨收入銳減、客戶流失、成本增加等困難,特別是中小微會展企業的生存發展壓力巨大。
三、重慶市提升會展業競爭力的對策建議
遵循會展業發展規律,堅持因地制宜、特色發展,以增強會展經濟活力為出發點,以企業為主體,結合產業優勢基礎,推動會展業與其他產業融合互動,不斷提升會展業競爭力。
(一)以整合優勢資源為重點,促進品牌化發展
加強會展資源的協調整合力度,以品牌增強會展產品的粘性和影響力,提高會展知名度。一是提升龍頭會展品牌。持續提升智博會、西洽會等品牌價值,依托優勢會展平臺,加大政策、人才、資金、宣傳等投入力度,培育一批拳頭品牌,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助推會展整體質量的提升。二是加強會展品牌資源合作。加強與發達地區以及國際會展機構、協會等交流合作力度,建立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的聯動機制。充分利用成渝兩地雙城經濟圈建設契機,加強會展產業資源的整合力度,形成一體化發展。三是積極培育新興會展品牌。依托軟件和信息服務、云計算與大數據等產業,對接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鼓勵相關新興展會的舉辦。圍繞人文傳統等元素,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會展品牌。
(二)以做強行業主體為重點,提高市場化水平
在政府有效的引導下,重點依托市場力量推進會展產業發展壯大,形成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市場格局。一是推進會展業市場化進程。加大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力度,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會展活動的策劃、組織和實施,發展市場化專業服務。簡化審批程序、優化政務服務、強化市場監管,構建公平有序的產業發展環境。二是培育壯大會展市場主體。鼓勵會展企業以收購、參股、控股等方式,實現強強聯合,更好地發揮示范和帶頭作用。支持會展企業加強區域間交流合作,支持優秀企業“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國際知名會展企業落戶重慶,增強重慶會展業發展動能。三是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積極培育發展專業會展審計機構、新型會展媒體等新業態,推進商貿、旅游、文化等多業態融合發展,形成展覽休閑、展覽旅游、創意展、創業會等,不斷拉長拓寬產業鏈條。
(三)以完善硬軟件條件為重點,提升綜合保障能力
立足會展產業的區塊和資源優勢,大力提升承辦國際、國內高規格會展的硬件和軟件支撐能力。一是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加快會展場館,特別是完善國博中心周邊區域交通、物流、餐飲等基礎配套,形成集會議展覽、國際商務和休閑游憩功等功能于一體的會展生態圈。二是加快智能化建設。繼續推動會展場館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為會展主辦單位實現展會大數據運用和智慧管理提供支撐。通過采用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對會展類數據進行歸集分析,延伸會展數據服務,提升會展服務效率。三是推進會展人才體系建設。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創辦大學生實訓基地,加強人才的實踐應用性。加強對國內外會展業的領軍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從業人員的引進,并對符合引進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的工作生活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支持。
(四)以完善保障措施為重點,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充分發揮好政策“指揮棒”作用,完善各項保障措施,形成支持有力、保障有效的體制機制。一是加強政策保障。健全完善現有政策,并指導企業用足用好國家和地方出臺的財政稅收、金融保險等各項惠企政策措施,提升政策落地成效。加強政策實施效果跟蹤評估,及時反映政策落實中存在的問題。二是加強宣傳推介。定期邀約和組織會展行業的相關論壇、講座、項目交流會等活動,充分利用新媒體、廣告公司等平臺,大力宣傳推介會展活動,不斷擴大會展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三是健全統計監測制度。探索建立會展統計指標體系和會展大數據庫,對會展項目成果進行量化統計,實現統籌管理。加強重點企業監測,協調解決企業面臨的難題,促進企業加快發展。
(中共重慶市渝北區委黨校,重慶401120)
參考文獻:
[1]周佳.產城融合視角下城市會展品牌發展對策研究[J].時代經貿,2018(32).
[2]顏晶.新常態下對重慶會展經濟發展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6(29).
[3]周健華,胡桃境.“一帶一路”倡議下重慶建設長江上游地區會展之都的策略[J].工業經濟論壇,2017(6).
[4]傅緒亞.基于波特鉆石模型的新常態下重慶會展業競爭力研究[D].重慶:四川外國語大學,2018.
[5]重慶市商務委員會.重慶市會展業“十三五”發展規劃[Z].2017-8-29.
作者簡介:馬麗(1986—),女,新疆烏魯木齊人,經濟學碩士,重慶市渝北區委黨校講師,主要從事經濟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