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華
摘 要: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活動備受廣大教師的重視。在初中語文教學實施過程中,有效地創設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實現語文與其他學科,與生活的聯系,開闊學生的視野,還可以使學生在切身的經歷中,積累學習經驗,獲得學習樂趣,提升學習水平。那么,我們要如何創設綜合實踐活動呢?結合教學經驗對創設綜合實踐活動的策略做出詳細說明。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學習;創設策略
教學實踐活動是引導學生養成各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早已被靈活地應用到了各學科教學中。語文作為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教學活動的實施離不開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便于學生獲得學習語文的權利,通過切身的體驗發展觀察、聯想等能力。對此,在組織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方式設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激活語文教學,驅動學生發展。
一、靈活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師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的依據。新教材在綜合實踐板塊適當地刪減了活動次數,但由易到難地安排了豐富的活動內容。如此,不僅降低了活動組織難度,還便于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發展。因此,在組織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切入點,靈活設計。
1.提取要點,簡化程序
新版教材增加了綜合實踐活動內容。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如果不加分析地,直接按照教材內容組織活動,無形中將加大自身的教學負擔,而且,大量的活動會侵占學生的學習時間,影響學生其他知識的學習,得不償失。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立足其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指出,教材是等待著被使用的教學工具,教師是使用教材工具的主人。因此,在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對教材中綜合實踐活動模塊的內容進行分析,透過內容表象把握內容要點,從而確定本次活動的關鍵,設定明確的活動結構,驅動學生參與。
在分析教材的時候,我一般會在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根據執教班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對教材中的次要活動和主要活動進行分析,并結合教學進度,適當地選取活動內容。比如,在分析七年級上冊的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時候,我根據內容特點,將活動劃分為傳統文化類、語文生活類和綜合實踐類這三種。接著,根據這三種活動的主題,分門別類地設計主要活動和次要活動。具體地,在開展《少年正是讀書時》活動之前,我按照以上的方法,將“專題研究會”作為主要活動,將“實踐調查,對比、分析、分享”作為次要活動,指導學生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按照次要活動要求,搜集讀物,在小組中共享資源,對比、分析讀物差異,選擇自己喜歡的進行閱讀。
2.整體把握,融會貫通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整體,在進行教材分析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從細節入手,把握活動要點,設計活動任務,接下來,則需要從整體角度入手,對活動任務進行整合,從而將這些任務融入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實踐中,使學生在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下,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獲得發展。
以《文學部落》為例,因為設定的次要任務和主要任務以文學閱讀為主,文學作品種類繁多。所以,在組織活動的時候,我以學生的日常學習為切入點,指導各個小組承擔小說、古詩詞、寓言故事等搜集、整理任務。在明確的活動任務驅動下,學生可以自主地搜集、閱讀文學作品,開闊視野,提升學習水平。
二、構建有效合作
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活動量大、活動時間不足的特點。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盡管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們需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但是,聯系實際情況,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會遇到諸多的問題,影響活動的有效實施。此時,就需要教師靈活地組織活動,指導學生合作完成任務。
比如,我在組織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前,一般會先根據學生日常的語文學習情況將他們劃分為不同的層級,接著將不同層級的學生放到一個小組中,保證各個小組中學生的學習水平不同,小組間的學習水平相同,進而使學生在小組中互幫互助,在小組間互相競爭,驅動活動的有效實施。在劃分小組后,為了保證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可以獲得參與機會,我結合綜合實踐主題和設定的次要、主要活動,指導小組長,聯系組員的語文學習實際情況,劃分不同的任務,做到責任到人。以《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為例,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小組長們在我的指導下,為本組成員設定了搜集信息、撰寫文字、制作設計等任務。在小組成員的通力合作下,實踐活動不僅有效完成了,學生還各自獲得了發展。
總之,在實施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搜尋主次不同的活動內容,據此設定多樣的活動,立足活動特點,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布置不同的活動任務,從而使學生在切身的體驗中,豐富知識儲備,積累活動經驗,為獲得學習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玲.部編版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現狀與策略研究[D].黃岡:黃岡師范學院,2018.
[2]白俊峰.淺談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130.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