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烜
摘要:文章立足融媒體時代背景,對功能型、價值型、體驗型三種主持人的特征進行闡述,指出電視節目主持人應當完成適應性轉型——即實現價值·體驗型的轉變,在此基礎上從主持訴求愉悅化、主持人身份去背景化兩大核心維度入手,對融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素質和能力的發展路徑進行探索。
關鍵詞:融媒體 電視節目主持人 素質能力 轉型升級
2015年年初,浙江衛視著名主持人華少在個人平臺上發布了一篇名為《主持人還有將來嗎》的文章,表達了其作為從業者對于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思考。筆者認為,電視節目主持人在當前大熱的節目中的作用已經微乎其微,在未來,電視節目主持人可能并不被大量的節目所需要。縱觀近年來引起收視熱潮的《向往的生活》《奔跑吧兄弟》等電視節目,傳統型主持人的身影不復存在,主持人在這些節目中的地位被邊緣化。與此同時,高曉松、馬東、大鵬等打破傳統界限的主持人形象贏得了融媒體時代越來越多受眾的青睞,傳統主持人是否會被這一類主持人取代引起業內的廣泛爭議。事實上,這些問題都充分體現出融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生存土壤的變動,進而對節目主持人的素質和能力提出了轉型的要求。
破局:電視節目主持人需完成適應性轉型
功能型主持人,顧名思義,是指通過有效地履行節目要求的基本職能、按部就班完成特定主持任務的主持人,功能型主持人是一種較為傳統的主持人類型。功能型主持人應當擁有流暢的表達能力,能夠依照節目的設置要求完成有序銜接,盡可能使得現場的情況處于預定的主持框架之內??傮w來看,功能型主持人更多地側重于“但求無過”,在電視節目發展較早、主持人人數較少的情況下,功能型主持人的地位較為重要,但是在融媒體時代,功能型主持人如果不能完成從合格到優秀的跨越,則必然會被時代淘汰。
價值型主持人是指在行使主持職能的過程中能為節目創造新的價值的主持人。價值型主持人能創造的價值通常包括:認知價值(思想、觀念、知識等)、審美價值(人格美、智慧美、才情美等)、體驗價值(情緒情感方面的體驗,如愉悅感、娛樂感等)。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價值型主持人是功能型主持人的進一步發展與延伸,也是跨越合格到優秀的必經之路。
體驗型主持人是指能給觀眾帶來良好的收視體驗的主持人。就價值型主持人而言,其所獲得的收視率與受眾肯定是主持人價值的一種體現,這也使得該類主持人與收視體驗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系;而就體驗型主持人來說,這種收視體驗更是一種首要的條件,如果收視體驗無法得到滿足,其后續的價值也就無從體現,體驗型主持人是對價值型主持人的進一步發展與延伸。在融媒體時代,用戶可以借助極為便捷的終端設備與穩定的通信網絡接觸各類信息發布與節目展示的渠道,面對大量的節目,用戶擁有極強的自主選擇權利,他們不僅可以自主選擇節目的類型,而且可以選擇自己青睞的觀看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必然會謀求自身體驗訴求的滿足,更多地傾向于“感覺良好”的節目。融媒體時代多元化的媒介生態,使得人性化、個性化的需求受到空前的重視,能真正贏得受眾喜愛的節目與主持人一定是能夠滿足最為真實的受眾需求、最能為受眾帶來優質體驗的節目與主持人。
價值·體驗型主持人或將成為融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的主流
回溯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前文所述的三種主持人類型事實上是并行存在的,共同構成了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特征。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各類型電視節目主持人在整體數量、行業地位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在電視節目誕生之初,各類電視節目的制作團隊均尚未成熟,電視節目主持人的數量更是極少,因此這一階段的主持人更多為功能型主持人;隨著電視節目的進一步繁榮,主持人數量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價值型主持人開始在行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融媒體時代,多元化的媒體渠道拓寬了受眾接收信息的空間,體驗型主持人愈發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大鵬、王尼瑪等代表性的體驗型主持人在這一時代迅速成長。但是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來看,在融媒體時代的長期發展過程中,既具備互聯網與新媒體的品格、適應融媒體環境的新特點,同時又能為節目注入持續價值的主持人,才應當成為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主流,即價值·體驗型主持人。
對于現有各類型的主持人來說,融媒體時代為其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意味著更加多元化的挑戰。融媒體時代,屬于純粹意義上的功能型主持人顯然已經不占有過多的優勢,其生存空間勢必會隨著融媒體時代的發展不斷受到擠壓,這一特點在當前已經充分顯現出來。而由于價值·體驗型主持人的現實發展趨勢,已經具備體驗型特征的主持人,應當嘗試引入價值型的相關內涵,實現自身素養與能力的轉型和升級。在當前的融媒體格局中,那些成長于自媒體平臺的草根主持人,在發展之初未擁有足夠的硬件設備,其專業性與長期從事電視節目的主持人相比也并不具有特別的優勢,但是其天然具備了體驗型的特征,因此很容易在融媒體時代引起廣大社會公眾的關注,特別會引起傾向于利用碎片化時間瀏覽相關內容的網民的關注。但是,這些主持人要想取得長遠發展,仍然需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價值型特征,否則其主持的節目必將因缺乏深刻的內涵而無法保持對社會公眾的持續吸引力,更難以適應融媒體時代更加復雜的市場競爭需求。傳統的價值型主持人,在節目的深度、廣度方面具有草根主持人難以比擬的先天優勢,在融媒體時代要想增強對社會公眾的吸引力,避免被各類媒介的出現壓縮自身的生存空間,也需要強化體驗型素養的培養,這一目標看似簡單,但是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價值型主持人均能順利完成,其中的內在邏輯在于:主持人角色的轉化需要依靠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取決于政策空間與媒介平臺提供的話語權與自由度的高低。就該視角來看,傳統電視平臺的娛樂類與新聞類節目主持人的命運或許會出現分野。
總體而言,娛樂節目主持人在融媒體時代的轉型升級應當普遍快于傳統的新聞類電視節目的主持人,前者在當前已經出現了較多具有優勢的價值·體驗型主持人角色,如活躍于各類文化娛樂節目的馬東、高曉松等人就屬于此列,而新聞節目本身的嚴肅性使得該類節目主持人的轉型任重道遠。
此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價值·體驗”僅僅是對核心特征的抽象描述,是基于融媒體時代背景對節目主持人提出的新的要求,但是這一抽象概念的實現,仍然需要一個個主持人的生動實踐加以完成。換言之,當下廣受青睞的馬東、高曉松等主持人,為本階段價值·體驗型主持人的角色注入了實踐的內涵,但是從歷史的視野來看,并不能將其現有的特征與未來節目主持人的整體風貌等同。融媒體本身就擁有極為豐富的媒介渠道,融媒體生態常態多元化、開放化發展,因此社會也期待更多多元風格的主持人不斷涌現。
融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的轉型將是一種多維路徑
三種類型的主持人存在著多維度的差異,向價值·體驗型的轉型需要節目主持人提升多維度的素質與能力,主持訴求愉悅化、主持人身份去背景化是其核心。
在融媒體生態中,用戶的選擇空間不斷擴大,“節目中心化”的地位本質上已經喪失,主持人對內容的呈現與駕馭需要站在廣大用戶的視角上,通過滿足用戶的愉悅化體驗而獲得長期穩定的收入。當然,這種訴求的愉悅化并不意味著節目主持人要毫無底線地取悅公眾,也不意味著傳統電視節目要不分場合地增添娛樂化因素,而是應當在遵循節目基本價值內涵的基礎上,適當增添能讓用戶產生愉悅感的要素,使得其在觀看過程中不會因厭倦感而對節目產生抵觸情緒,無須投入過多的額外精力則可以被節目內容所影響。從這一視角來看,主持訴求愉悅化是融媒體時代節目主持人素質與能力升級的顯性要求。
與主持訴求愉悅化相比,主持人身份去背景化是一種隱性要求。主持人身份去背景化這一隱性要求是指主持人應當最大程度實現為自己代言的身份還原,而不是執著于為第三方立場的代言。當然,“為自己代言”并不意味著主持人要完全“放飛自我”,其仍然需要恪守行業的底線與節目運作的基本規律,但是在主持節目過程中要盡可能地將第三方意圖呈現的內容進行剔除,增強節目內容的純粹性,而不是夾雜特有的目的性內容,從而使得觀看節目的受眾的警惕心理可以得到極大的緩解,受眾可以用更加放松的狀態參與到節目的觀看中來。此外,“接地氣”的語言與內容更能引起廣大公眾的共鳴,為主持人收獲更加扎實的受眾基礎。
結束語
當前,在這場由電視自身的深度發展以及網絡與新媒體發動的變革潮流中,一條由價值型主持人向體驗型主持人發展,并進而向價值·體驗型主持人轉型的軌跡或將越來越清晰。價值型主持人曾經引領了傳統主持人事業的潮流,如今,融媒體時代則給體驗型主持人帶來了機遇。著眼于當下及未來,主持人要完成向體驗型主持人的轉型,或許首先要成為“真實而有趣的人”。這既離不開觀念與角色的調整,也離不開個體的自我實現和創造力的發揮,以實現有品質的愉悅化,以及去背景化后更徹底的個性化、平民化。按照本文理解的邏輯,能順利完成角色調適的傳統電視節目中的價值型主持人,以及具有價值創造能力的體驗型主持人,將匯流成融合型的價值·體驗型主持人,成為引領未來主持人事業的主力軍,我們拭目以待。(作者單位:江西省瑞金市廣電新聞中心)
參考文獻:
[1]趙瑋.融媒體時代播音員主持人專業素養提升探討[J].新媒體研究,2020,6(06):111-112.
[2]馮豆豆.融媒體環境下廣播主持人提升采編播能力的對策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0,(07):131-132.
[3]成雁南.新媒體沖擊下傳統媒體主持人的生存與發展[J].傳媒論壇,2020,3(07):45+47.
[4]張耀元.探析傳統媒體主持人如何在媒體融合中創新[J].傳媒論壇,2020,3(0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