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霞
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語言的實踐,在語言運用中提高人的文化品位、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學生掌握或學會語言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獲得,二是學習。因此,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就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語文素質,其包括聽、說、讀、寫幾方面的能力。在語言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實際上就是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在訓練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一、以讀為本,豐富庫存
葉圣陶先生說過:“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讀是一種最基本的語文素養,小學閱讀教學以讀為本,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也是學習語言的基本方法,讀不僅能使學生感知語言文字的意義,還能加深理解記憶。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感能力。學生讀多了,感受多了,積累也就多了,也就會自主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語言庫存,提高語言感悟能力。
《愛如茉莉》一文表現了父母平淡而又深厚的愛。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深情,我設計了如下一些讀的教學環節。
1.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閱讀是一種對話。這種對話的基礎是要讓學生走進文本,感知文本內容。讀是學生感知文本語言常用的一種手段。讀的形式很多,如朗讀、默讀、齊讀、分角色讀,每一種讀都有其特殊的教學功用。這個教學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在自由朗讀課文中舒展個性,投入閱讀,憑借對文本語言的初步感知,走進文本,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默讀課文,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句,并進行答疑。我們的閱讀教學,不僅需要有聲有色的瑯瑯書聲,更需要潛心文本靜心默讀。默讀是學生走進文本后與文本語言進行的一種真正的“心靈對話”。這樣的讀有助于學生思考,理解文本內容,品讀文本語言,能自悟自得,學習語言,發現問題,有所收獲。再在答疑中加深學生對詞句的理解,增強他們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3.自主選擇朗讀課文,注意體會作品營造的不同情感氛圍,體會字里行間飽含的作者的心靈之聲。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為什么這么讀,其他同學評議。
這樣設計,是讓學生在品讀的過程中,抓住關鍵的語句,理解課文,借助傳情達意的句子來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揣摩人物的心理,體會作者的情感。使學生在讀中感悟,憑借文本語言,體會文本語言的意義和情味,增強語感能力,提高理解和鑒賞能力。
4.分角色美讀欣賞,即對文中寫的優美的語句進行欣賞性的讀,體會、揣摩為什么寫得這么美。
這幾個層次的讀,能使學生入情入境,感受文中情感美的同時,也感悟了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從而使他們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學習,促進了讀這個素養的發展,增強了他們的文化底蘊。
二、引導探究,發展素養
探索,是一種體驗,其關注的是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語文,就是引導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中,善于發現問題,并運用已有的認知經驗、生活積累,主動地去研究,通過分析、判斷和處理語言信息,提高閱讀能力,發展語文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所謂探究性閱讀,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研究探索的方式自主地閱讀獲取和運用的一種閱讀學習方式。探究性閱讀是一種具有很強的語言實踐性的學習過程,是一種真正的自主學習。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呢?我們應結合課文和現實生活創設一種開放性的、富有意義的、比較復雜的問題情境。有了問題,特別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在積極情感的驅動下自主地、能動地閱讀,實現閱讀再創造。例如教學《沙漠中的綠洲》,我先用多媒體展現阿聯酋“沙漠”和“綠洲”的不同景象。置身于這樣的情境,學生投入到“問題情境”中進行探究,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探究的欲望很強。在探究問題中,學生不僅能深入文本,而且能在文本的語言理解中提高自己的語感能力,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
三、爭辯焦點,錘煉思維
教學中,給學生一個爭論點,就是一個好策略。有爭辯,才有深入的研究。所謂焦點,就是課文的重點、難點及學生感興趣的“爭點”,抓住焦點爭辯,可以讓他們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各抒己見。這個過程是一個語言和思維共同發展的過程。因為要進行爭辯,自己必須聽懂和分析對方表達的內容,必須要自己加工,組織語言闡述自己的意見,而爭辯又能使各種觀點相互碰撞,產生了新的觀點,錘煉了語言,又訓練了思維。
例如,教學《珍珠鳥》一課,學生對文尾的那句話“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提出了不少不同意見。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見解,對這種觀點進行辯論。有的說,小珍珠鳥不是因為作者的呵護而對他產生了信賴,而是因為小珍珠鳥根本不知道人類會傷害他,當然就不會害怕。有的說,為什么籠里的大珍珠鳥一定要召喚小珍珠鳥回籠子,難道它和作者之間沒有信賴嗎?還有的說,既然作者這么信賴珍珠鳥,喜歡珍珠鳥,為什么不把珍珠鳥放了,還它們自由呢?把珍珠鳥關在籠子里,這也叫信賴嗎?……學習就是學生的質疑、學生的探究、學生的成長。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爭辯, 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內化語言。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