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文靜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日益普及,微課以其短小生動、針對性強、方便傳播等特點,在小學教學尤其是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中獲得廣泛應用。從識字微課的設計原則入手,例析如何利用微課激發識字興趣、降低識字難度、突破識字重難點,闡述微課在小學識字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凸顯其優勢。
關鍵詞:微課;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重點。同時也提出:教師應“積極開發、合理利用教材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和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探索網絡環境下新的教學方式”。利用微課這一方式進行識字教學,直觀、具體地展示識字內容,不僅能提升教師的識字教學效率,而且能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能力。
一、把握識字微課的設計原則
依據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及微課兩者的特點,結合當前識字教學中的問題及相關理論,總結出識字類微課的幾點設計原則:(1)微原則,微課要短小精悍,不但要控制時長,且內容要高度凝練;(2)緊扣學科原則,要緊扣語文學科的特點,根據對應的教學目標來設計微課;(3)遵循識字規律原則,深入研究字理,掌握漢字規律;(4)針對性原則,識字微課應力求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5)趣味性原則,識字微課要激發學生識字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習效果。
二、例析識字微課的實踐運用
(一)利用微課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課標中明確指出,識字教學要以培養學生識字興趣為主,幫助學生養成自主識字習慣。小學生的識字注意力不持久,所以要從關注學生的興趣入手。
利用微課創設識字情境,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例如,在統編版一年級下冊園地五中學習關于“包”的形聲字,我們就可以利用微課創設這樣的故事情境:“包”字小朋友去春游,媽媽給他準備了三個包裹。因為是第一次去春游,他很興奮,跟媽媽擁抱后(學習“抱”字),飛快地跑出家門(學習“跑”字)。公園太好玩了,很快他就餓了,拆開第一個包裹,里面是媽媽準備的干糧,他很快就吃“飽”了,可是又有點渴了,于是拆開了第二個包裹,“泡”了一杯香香甜甜的牛奶。突然一陣風刮來,變天了,還下起了冰“雹”(拓展學習“雹”),他趕快打開第三個包裹,里面是一件衣服,“袍”子穿在身上暖和多了,幾個同學“抱”在一起就更暖和了。
通過微課,把“包”相關的形聲字串聯在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中,既直觀呈現,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二)利用微課突破識字重難點
微課針對性強,教師能利用微課解決學生學習漢字的易錯點。學生易錯字的原因有很多,不能簡單地歸因為學生馬虎。對于學生學習漢字的易錯點,可以從字源的角度解析漢字。
如一年級的學生在寫“出”字時,有些會寫成兩個“山”字,我們可以通過短小的微課演示“出”的組成:“出”字中“凵”偏旁是坑洞,“屮”是草木向上生長分支的樣子,加上“凵”偏旁這個坑洞,就表示草木從土坑里往上長出,含有從里面到外面的意思,比如“出門”“出發”等。理解了這一點,學生就很難再寫錯了。
這個易錯點,如果僅靠教師的講解效果不會特別好,但是利用微課講明這個字的字源,引導學生從本質上掌握漢字,更有針對性,能大大減少學生的錯別字。
(三)利用微課降低識字難度
微課注重字族識字,教師要努力去發現生字與生字之間的關聯性,讓漢字回歸字族,對精準識記漢字有著積極的作用。
如“頁”字旁,引導學生弄懂這個偏旁的意義,能夠舉一反三,掌握這一類的漢字。“頁”在甲骨文中畫的是有一個大頭的人,凡是跟頭部有關的字,大多有一個“頁”偏旁。微課從“頁”入手,一個字帶出了一串字。“頂”指的是頭上最高的那部分;“彥”有美好的意思,加上表示頭部的“頁”偏旁組成了“顏”字,指的是美好的容貌;“煩”是頭上一把火,頭上像火燒一樣就是“煩”;“須”表示臉上長的胡子,即胡須;“領”最初指的是人的脖子,后來引申為衣服上圍繞脖子的部分,如衣領、領結等。
每出示一個漢字會呈現與之對應的圖片,或這個漢字的演變過程。一個帶一串,短短幾分鐘的微課直觀呈現,漢字的識記難度就會大大降低。
三、結語
現代漢字的形態多是經過歷史演變過來的,它們都是有生命的。平常的識字指導中,如果將所有的字形都按照簡單的部首部件拆分講解,沒法讓漢字真正生動起來。小學識字教學合理運用微課這一信息技術手段,既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又能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提升他們的識字水平和識字能力。
參考文獻:
[1]梁偉群.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的有效應用[J].名師在線,2017(22).
[2]吳莎莎.小學語文識字類微課資源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注: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17年度專項課題《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小學低段漢語識字教學的研究》的成果論文。課題編號:120175070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