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霞
摘 要:著名教育家羅杰斯說過:“沒有人能教給任何人任何東西。人的獲得最終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學,學生所學比教師所教要多得多。”教學是什么呢?教學就是教學生學,教學生走向真學。什么是“真學”呢?“真學”是指在學校教育情境中,在課堂生活場域里,在教師適切引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進而引發他們一定程度的知識增加,能力增強,經驗增加,情智發展的行為。
關鍵詞:英語課堂;真學教學;真學方法
作為一名初級中學的英語教師,我們應該為“真學”而教,讓英語課堂變成學生的課堂。荷蘭著名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過,泄露一個可以由學生自己發現的秘密,這是壞的教學法,甚至是一種罪惡。
一、英語學習中的“真學”如何發生
1.減少課堂容量,把Grammar focus 交給學生慢慢去悟,直到真正的悟了
每個單元的Grammar focus就是本單元的目標核心句型,這個學習過程不能由老師代替,這個結論不能是老師總結得出,把班里的同學分成小組,讓他們合作學習,讓知識的學習緩慢發生,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從學生的立場出發,讓他們有時間讀,有時間議,有時間思,有時間問,有時間練,有時間變。緩慢發生的知識和真正學習的發生會讓學到的知識變得扎實。
對于Grammar focus中的句子,教師劃撥時間給學生:
(1)他們可以從視覺的角度去讀、去背。
(2)他們可以從感官角度去理解、去分析、去翻譯。
(3)他們可以從能力角度去編寫填空題、句型轉換題等,進而總結出由他們自己發現的結論。
2.讓課堂變得“不太順”,做個麻煩制造者,讓學生達到一種深度的學習
教材中的“麻煩”,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麻煩”,作業中的“麻煩”,教師要創設問題的情境,對學生構成挑戰,讓他們感到“麻煩”存在和解決的必要性。不管是詞匯教學、聽說教學、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在語言輸入階段,孩子們已經獲得了大量聽到的語言信息,具備了基本的語言能力,所以我們把這些麻煩制造在語言的輸出環節中,更能激發他們“真學”的興趣。
(1)詞匯輸出找麻煩。從讀音、音標、聽寫、詞義、詞性方面制造一系列的麻煩,例如聽寫,教師可以讀英語,學生寫英語和漢語;也可以讀漢語,學生寫英文,或者通過教師描述,他們寫出要寫的詞,這都是麻煩,但也是挑戰。
(2)聽說課堂找麻煩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通過大量的聽讀輸入后,可以把輸出的花樣豐富多樣化。張開嘴巴迎接挑戰,句子接龍、情境交際、短文或故事組編,都是我們可以制造給孩子們的麻煩。
(3)閱讀課中找麻煩。聽錄音輸入規范標準的發音;泛讀了解文章;精讀理解語篇;挖空處理重要詞匯和語言點;分析句子、對某些句子重組重寫練習;給出框架復述文章。閱讀材料不能僅限于課本,而是要延伸到課外配套練習中的同類閱讀上,這一系列的麻煩拋給學生,組成小組比賽,用任務驅動型的方法讓“真學”產生,讓“麻煩”化解。
(4)寫作課中找麻煩。寫作課一般安排在本環節和單元知識結束時的最后一個課時。教師預先出幾個與本單元知識有關寫作的話題,讓組長抽簽選擇本組的寫作內容,之后劃撥15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學生,讓他們去寫,寫完之后用5-7分鐘交換互相找“麻煩”,修改文章。最后預留10分鐘左右全班分享精彩短文。
3.帶著英漢字典來閱讀
英語課程標準中為了突出閱讀素養的養成,要求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要達到15萬詞,由此《英漢字典》的使用就會成為英語課堂學習和課外學習的必備品。然而,課外閱讀文本往往難度會比課本中的大,生詞會給孩子們順利閱讀帶來很大的挫折,在通過閱讀上下文不能解決的情況下、在生詞量較大的情況下,字典會給孩子們順利學習帶來幫助,讓他們能夠學下去,而不是無從下手,帶著字典學習一定是“真學”過程的產生,大量的閱讀,大量生詞的查看,會增大孩子們的詞匯量,讓以后的閱讀能力越來越強。這種學習方式一定也會讓孩子成為一個會學習的人。
4.激發學生“潛伏”的求知欲,讓“真學”發生
教學有時候也要讓學生做沒有做過的事,做不會做的事。有些知識,恰恰是因為有點難,才會讓學生苦思冥想。但當石破天驚、豁然開朗時,他們會歡呼雀躍。南通的馮衛東老師在他執教的《向古人學習“微寫作”》的課程中,就讓學生把千字左右的新聞或故事濃縮為百字內的文言文,讓學生用兩百字內文言文自由寫作生活中的真事、趣事,也可以有所虛構,寫一篇兩百字小小說。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不妨我們也試試,每逢寒暑假,我都會建議孩子們閱讀《書蟲》系列叢書,那么布置一個假期作業,給你讀過的某個故事寫續集、換結尾、寫簡評、縮寫某個段落等等。每個同學寫一篇,詞數200左右。開學之后檢查、分享、交流、展評。這個過程首先需要學生認真閱讀并理解所讀故事情節,需要他們借助字典或其他輔助資源深層次對某些段落或部分進行反復閱讀、琢磨,直到最后個人的文章形成,這個過程的學習可能難度較大,但對于有勇氣、敢挑戰的孩子來說,一定是“真學”。
二、結束語
為“真學”而教,從理念到行動?!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當“真學”發生在我們的學生中間、發生在我們的課堂和課外時,我們的教學一定會有別樣的風景。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