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毛卓瑪
摘 要:立德樹人的提出,使得核心素養培養備受廣大教師的重視。眾所周知,史料實證是歷史核心素養中的重要一項,在歷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有效地引入史料實證,不僅可以打破知識灌輸的限制,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解讀能力、應用能力。詳細說明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引入史料實證的效果,借此引發廣大教師的重視,進一步推動史料實證的引入。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實證;引入策略;引入效果
為了進一步推動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發展,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教育部在總結教改經驗和學生發展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將歷史核心素養劃分為五個維度,史料實證是其中之一。所謂的史料實證是指在歷史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立足所講授的歷史知識,為學生展現史料內容,指導學生分析、辨析和甄別,使學生在理解歷史知識的基礎上,發展問題意識、分析能力、思辨能力、探究能力等。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中,我們對如何將史料實證引入歷史課堂進行了探究,積累了教學經驗,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一、引入史料資源,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
眾所周知,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些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在整個歷史長河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且對未來社會的發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立足歷史的特點,在組織歷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不能單純地向學生灌輸教材中現成的歷史知識,而應引導學生利用發展的眼光分析歷史事件,掌握歷史研究方法。要想實現這一點,引入史料是必要的。將史料引入歷史課堂,不僅可以實現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還可以使學生發揮思維作用,對史料進行分析。而且,在分析史料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地發現問題,向老師提出問題,與老師互動,或者采取其他方式探尋相關信息,解決問題,潛移默化地發展問題意識。
以“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為例,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本人除了向學生展現教材中現成的史料資源之外,還利用多樣的途徑,搜集了與該時期經濟發展相關的其他史料內容,如當時的糧票、報刊等。借助大量的史料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結合教學內容和所提供的史料內容,分析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經濟發展特點。在明確的問題驅動下,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地對史料內容進行分析,從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同時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借此形成對所學的深刻理解,同時提升問題意識和分析能力。
二、考證史料內容,發展學生的解讀能力
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開展中引入史料的目的之一是引導學生對所展現的史料內容進行分析和解讀,使學生在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會閱讀、分析和理解,發展史料解讀能力。當前我們所獲取的史料的價值不一,甚至存在錯誤內容。在組織歷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立足史料的這些特點,結合教學內容,驅動學生遷移知識,對史料內容進行分析,辨別真偽,或者引導學生探尋史料中的關鍵信息,與所學到的歷史知識進行對比,從而在對所學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發展思辨能力、解讀能力等。
以“宋明理學”為例,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時候,圍繞教學內容,本人向學生呈現了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和劉夢溪《中國現代學術經典總序》中關于宋明理學的內容。在學生閱讀史料的時候,本人順勢提出了如下問題:以宋明理學為例,說一說為什么中國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創造性。帶著明確的問題,學生會針對性地展開對史料內容的分析,從中抽取與問題相關的關鍵信息,同時結合教材中關于宋明理學的內容,進行信息的整合、分析和歸納,從而加深對宋明理學的理解,發展解讀能力。
三、撰寫歷史論文,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
在歷史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之所以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是為了使學生能自主地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參與生活。史料實證素養作為歷史核心素養的一個維度,引入歷史課堂的目的亦是如此。而且,歷史教學活動的實施要培養出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人。因此,在組織歷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展現史料,還要鼓勵學生運用史料進行歷史書寫,實現論從史出,發展歷史應用能力。
以“充滿魅力的書畫和戲曲藝術”為例,在實施教學活動之后,聯系這節的內容,本人為學生設計了以“淺談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發展”為主題的歷史論文,要求學生以課堂所學內容為基礎,自主地利用網絡渠道搜集相關的其他信息,分析、整合信息,把握古代戲曲藝術的發展脈絡和特點,并有理有據地進行論述,在開闊視野的基礎上,發展寫作能力、應用能力。
總之,在實施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核心素養培養要求的指導下,引入史料實證,借此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在分析、整理、思辨、應用史料的過程中,增強對所學的理解,發展問題意識、解讀能力、應用能力等。
參考文獻:
[1]李金城.高中歷史活動課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策略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9,6(15):106-109.
[2]徐永琴,何成剛.高中歷史史料實證素養水平1-4解讀與教學建議[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9,20(2):45-5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一般規劃課題《史料實證引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果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840)階段研究成果。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