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炎
2014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核心素養”概念。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明確提出: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這也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深化的努力方向。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育不僅僅是為社會培育人才,同時也是傳遞社會文化和經驗的一種方式。而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方式中最早的一種形式,同樣也是最重要的一種。
蘭州新區舟曲中學是甘肅省委、省政府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后重建教育項目,2012年9月6日正式落成開學,現有在校學生2300余人,其中甘南籍學生比例達到70%。特殊的建校背景決定了我校生源的獨有特征,甘南州七縣一市均為國家集中連片貧困區、少數民族聚居地,自然條件艱苦、經濟條件落后、教育資源匱乏。近年來很多學生的家長到四川、青海等地務工,孩子的家庭教育嚴重缺失。
歷史是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的基礎性學科,高中階段歷史學科課程資源豐富,充分挖掘與合理運用其中包含的歷史人物、遺產藝術、科學技術等相關內容,在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與深刻性的同時,也能起到激發向上動力、培養人文情懷、塑造人格品性的家庭德育作用。本文以蘭州新區舟曲中學學生為對象,重點探索在少數民族學生相對集中的寄宿制普通高中,通過“感知歷史人物”“鄉土社會實踐”“鄉土人物訪談”等活動有目的地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與家庭德育相銜接、相滲透。
一、溫情引導,感知歷史人物,獲得成長啟示
歷史人物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成功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在今天我們依然能夠從歷史人物的家庭教育中學到許多關于家庭教育的方法、內容、要求等知識,獲得成長啟示。
曹魏皇族家庭教育啟示:曹操的成長告訴我們,孩子更需要家庭溫暖;曹丕的成長告訴我們,最像父母的孩子往往最悲劇;曹植的成長告訴我們溺愛的傷害無法估量。孫吳皇族家庭教育告訴我們,家風是孩子成長的能量源;母親素養關乎孩子未來。西晉皇族家庭教育告訴我們,讓孩子養成規則意識非常必要,體驗教育讓孩子成長更順利。
縱觀百年中國近代史,在講到“戊戌變法”章節時,可重點講一下維新變法領袖之一梁啟超的家庭教育——“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啟超是清末民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與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并稱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作為一名成功的父親,梁啟超不僅是孩子們物質上的支持者,還是孩子們生活中的朋友,更是道德品質上的指引者,學習上和心靈上的導師。其在家庭教育中的所思所行,值得深思。
二、真情體驗,參與社會實踐,拓寬成長視野
青少年通過家庭教育學會如何變成一個社會人,學會生活,學會競爭。歷史教學具有對公民素質教育的性質,培養全面發展的公民,必須在本土文化和精神的基礎上實施,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
學校每到放假前都會制訂假期社會實踐活動方案,組織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研學活動。在甘南鄉土社會實踐中,通過引導學生對甘南藏區幼兒園、中小學建設與規模,鄉村大學生數量變化,家鄉農產品情況,家鄉脫貧攻堅工作進展情況,家鄉人均收入,家鄉外出務工情況,家鄉旅游業發展情況,家鄉鄉土文化發展情況等進行專項調查,做到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使學生既鍛煉了社會實踐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價值體系、責任擔當、問題解決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
三、親情感受,訪談鄉土人物,啟迪成長智慧
家庭是每個人成長最重要的土壤和依靠。家人的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中華傳統美德和代代相傳的優良家風會通過家人的言傳身教傳承下去。筆者在組織學生開展“尋找身邊的榜樣——甘南鄉土人物訪談”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時,發現甘南鄉土史課程資源里有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感動中國2010年度人物王萬青。他的孫子扎西東智,目前為我校高二·2班的學生,在2019年“鄉土人物訪談”寒假社會實踐活動中,他訪談了自己的爺爺王萬青。在活動匯報中,扎西東智提到,四十多年來,爺爺常對身邊的人說:“我要用我剩余的時間繼續救死扶傷,更重要的是要讓全國、全世界看到藏族、漢族兩個民族的團結、融合,看到藏區的發展成就。”扎西東智說:“爺爺用一顆對黨無限忠誠、對人民全心全意服務的赤子之心書寫著自己平凡而又輝煌的傳奇人生,爺爺視藏族同胞為親人,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無私奉獻、不計回報的精神和感人的事跡我銘記在心,它深深地激勵著我:一定要繼承祖輩的精神血脈,在不斷挑戰自我的同時,也讓自己的生命走得越來越深邃。”
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心靈的火焰。”作為歷史教師,應立足學情,充分挖掘與合理應用歷史課程資源,有意識、有目的地將歷史教學與家庭德育相銜接、相滲透、相配合,努力做到春風化雨,潤“心”無聲,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甘南州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注:本論文系蘭州市2019年度教師個人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教學與家庭德育銜接滲透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LZ[2019]GR0531)研究成果。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