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華
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關鍵階段,通過學習數學對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解答生活問題的能力有所影響。但是數學自身的抽象性較為嚴重,要想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師需要將學生的數學興趣激發出來。但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過程中,一些教師將游戲與數學刻意分離開來,認為數學與游戲是互不關聯的關系。其實不然,在游戲的環境中,學生身心愉悅,他們能以更好的狀態進行學習,帶動數學課堂的學習氣氛,提升數學的教學效果。為此,就游戲與小學數學的關系進行了論述,并提出了構建游戲化小學數學課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數學游戲;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數學游戲指的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的教育活動,通過設置游戲的形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還可以帶動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得到發展。但是關于游戲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部分數學教師的認知存在較大的差距,部分教師對數學游戲的應用認知不全面,認為數學游戲與數學教學是不相干的,而實則不然,小學正處于人生的好動時期,他們不喜歡被拘束的環境,而對游戲充滿了向往。為此,數學教師可以針對小學生的這一學習心理給予他們支持,將游戲應用到小學數學中,為課堂效果提升帶來極大的幫助。
一、數學游戲在數學導入中的應用
一般而言,小學生在剛上課的幾分鐘很難進入工作狀態,他們有的沉浸在課間的活動中無法收心,有的因為剛上課感到新鮮也無法保障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的前幾分鐘要積極想辦法,讓學生的心收回來。而游戲無疑是很好的形式之一,通過游戲的形式可以讓學生的心慢慢回到課堂,然后對順利學習打下基礎。在數學課堂導入環節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等,如此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高漲。
例如,教師進行“認識圖形”這一教學內容的課程導入過程中,應該為學生布置一定的游戲環節,在游戲中,教師可以用提問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你們在生活中見過的圖形都有哪些?”“你們可以將你們見過的圖形剪切出來嗎?”在提出問題之后,教師給學生規定一定的時間,看看誰剪切得又快又多。如此,在這樣的游戲中,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并對所學的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讓學生在自己動手游戲的過程中有效導入新課。
二、數學游戲在學習新知時的應用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其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并且在學習新的知識之前,他們往往對新的知識充滿了太多的未知,導致他們對所要學的知識不感興趣。為了提升學生對所學新知識的興趣,在教學中,數學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游戲,讓學生因為對游戲的喜愛而產生學習的動力,從而推動新數學知識的順利開展。
例如,教師在講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這一新知識的過程中,應該利用數學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屏幕為學生準備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并且為每個圖形標注上不同的數碼,每個長方形和正方形擺放的位置不同,之后讓學生進行“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將圖形一樣的圖片按照數字統計為一個類別。如此,每個學生都覺得這種游戲好玩,大家都積極投入到游戲中去,如此,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新課積極性,還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
三、數學游戲在鞏固知識時的應用
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對新的知識點進行講解,讓學生全面進行理解和掌握,同時也需要習題或者是例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在相關習題的布置中,傳統的教學觀念限制,教師常常為學生布置一書面的作業形式,學生在練習中題海戰術,不僅打壓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降低了鞏固練習的實效性。通過一定的游戲形式,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強化學生對數學的認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為此,在數學鞏固訓練中,教師依然可以通過設置游戲的形式,達到課堂訓練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認識人民幣”這一教學內容的知識鞏固練習中,可以為學生組織一定的游戲環節。比如,教師讓學生通過角色表演的形式,讓不同的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學生扮演超市的結算員,有的學生扮演購物的顧客。當顧客買了一定的物品之后要進行賬務結算,而結算員要及時為顧客結算清楚賬務。如此,學生在互動過程中不僅要進行語言的交流和互動,還要對錢進行兌換等。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學生在更好的游戲環境中掌握教學的內容,鞏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學習。
總而言之,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注定了他們都熱愛游戲,因為在游戲中他們的身心是放松的,對學習也不再感到緊張,還可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應該將數學游戲與數學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在課堂的導入環節進行游戲,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產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新知識中進行游戲,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形成初步認識,而在數學的鞏固練習中加入游戲,可以讓學生對練習不再產生抵觸心理,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及質量。
參考文獻:
[1]魏昌祿.數學游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4):162.
[2]趙青.游戲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19(11):59-6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