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凡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學生主體性學習和探究為切入點,改變以往按部就班講教材的模式,通過進行多種化學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既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又能夠增強學生主動獲得化學方法、經驗和知識的能力,促進學生運用生活資源進行化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實踐創新;情境創設
學生實踐創新素養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高中化學知識以實驗為基礎,通過進行化學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可以喚醒學生的情感,將探究內容與情境融合,有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意識。從教以來,筆者致力于開展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探究,通過實踐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利用生活化情境創設進行化學課堂教學
1.創設化學情境,引入主題
在進行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融入生活熱點,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鋁及其化合物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展示藍寶石、紅寶石的圖片和視頻,同時提出問題:“藍寶石、紅寶石璀璨奪目,大家知道它們的化學成分嗎?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寶石臟了,如何進行清洗呢?”通過利用情境可以讓學生進行更好的思考和討論,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實驗思想,鍛煉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主動性。
2.創設問題情境,探究化學本質
引入生活化資源本質上是為了推動化學核心知識的學習,所以必須適時、恰當地將課堂以生活化為引線,引向性質的教學。通過查找資料,我們可以知道寶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鋁,那么,為什么要用中性溶液清理寶石呢?大家分組討論,提出猜想并設計實驗進行驗證。學生猜想寶石可能會和酸或堿發生反應,因此需要用中性的溶液進行清理,于是分別設計氧化鋁與稀鹽酸反應實驗、氧化鋁與氫氧化鈉反應實驗和氧化鋁與純凈水反應實驗進行探究。
3.創設生活情境,提高應用能力
教師應考慮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心理學認為初中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能力畢竟有限,選擇內容時難度不宜過大,以學生稍作努力便能完成為宜。例如:一天,小明和朋友去吃火鍋,突然發現盛裝酸菜魚火鍋的是鋁鍋,大家思考一下,用鋁鍋可以做酸菜魚嗎?這火鍋可以吃嗎?學生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發現鋁鍋表面會有致密的氧化膜包裹,燒水的鋁壺生活中很常見,但是由于氧化鋁會與酸和堿反應,在高溫的條件下更容易有鋁溶到食材中,因此長時間使用鋁鍋進行酸性或堿性食物的烹飪是不安全的。學生查找相關案例發現,鋁中毒初期會表現為腸道疾病,后期則會導致人體的器官和神經系統受損,因此鋁鍋酸菜魚最好別吃。
4.創設拓展情境,遷移所學知識
現在很多信息與高中化學知識有著緊密聯系,生活中的現代化信息知識的融入能讓高中化學教學效果更佳,使學生對化學知識產生新鮮感的同時,認知到化學知識與現代生活密不可分。在掌握了氧化鋁的性質以后,教師可以創設拓展情境,遷移學生的知識,引導學生繼續探究。如,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鋁,是一種治療胃病的常見臨床用藥,可以緩解由于胃酸分泌太多而產生的胃痛。那么,結合大家對氧化鋁知識的探究情境,思考一下為什么氫氧化鋁可以治療胃痛。此外,與氧化鋁的兩性相比,是否氫氧化鋁也具有兩性,請設計實驗進行驗證。通過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和探究,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化學素養的發展。
二、通過專題實驗開展生活化情境教學
專題性的生活化實驗探究是一種很好的開展教學的方式,并且通過這種學習形式,可以更好地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能夠加強對化學魅力的體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自己的學習習慣,建立自己的學習體系,加強自身的科學素養,有效提高化學能力和綜合素質。比如:通過課堂學生得知:鋁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的多面性在生活中具有廣泛用途,結合課本相關知識,學生設計了聚堿式氯化鋁制備與凈水實驗。通過老師的指導,學生實際參與,體驗實驗過程,感受成功的喜悅,掌握化學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三、通過學生的課余活動開展生活化教學
學生通過參觀、調查、訪問等途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民間化學課程資源的存在狀況進行了解,發現自己家鄉潛藏的豐富的鋁化學課程資源,比如西北鋁業公司冶煉鋁需要冰晶石(Na3AlF6)、眾邦電線電纜的生產、胃藥的生產等等。這些都是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技能方法、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鮮活素材。我們鼓勵學生,將其匯集編為生活化習題,一方面考查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濃厚興趣,為化學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
綜上所述,筆者依托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習的場所從教室到實驗室再到校外,針對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這一主題,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和方法,重視學生學習成效,力爭讓學生在各種學習場景中生成知識、提高能力,真正發揮教師、學生的雙主體作用,追求課堂活動的層次性、探究性、生成性,一步一步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素養,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瓊.初中化學生活化情境教學的策略研究[D].鞍山:鞍山師范學院,2019.
[2]楊玉琴,王祖浩.教學情境的本真意蘊:基于化學課堂教學案例的分析與思考[J].化學教育,2011(10).
注:本論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及實踐研究》系列論文之一。課題立項號:GS[2018]GHB4090。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