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書寫工具和信息傳遞手段的改變,造成對小學書法教育的誤解。書法教育在幫助學生傳承民族優秀文化血脈、應對現代社會變遷、促進身心全面健康成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要實現這些功能價值,除了機制的保障外,教師應注意課程價值導向的調整,教學要與興趣融合,引導學生為形成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奠基。
關鍵詞:小學書法教育;課程標準;綜合素養發展
現代社會,書寫工具和信息傳遞手段已經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以書法為特征的漢字書寫所具有的信息記錄和傳遞作用已不再成為常態。黨和國家領導人反復重申書法教育的重要性,而世俗流行觀念和許多教育工作者往往局限于工具性膚淺理解的誤區,形成了國家高期望和實踐推進低效的矛盾。
一種舊有的物事在迅猛發展的科技大潮中如果不被淘汰,則必然經過適應性轉型。這一轉型或者源自人為的努力,或者緣于它自身潛在的跨時代因素,而中國書法作為綿延數千年、經歷多次工具和技術改變而至今長盛不衰的一種學習工具、藝術品類和文化載體,無疑與其自身內質元素和人為努力都分不開。歷史已無數次證明,沒有人為的努力,即使再好的東西也會被忽略、遺忘,優異的潛質因得不到發掘和弘揚而走向湮滅。有感于此,筆者作為長期從事小學書法教育的教師,認真學習國家相關課程理念和政策,結合自己的工作和思考,在此談談信息與智能技術普及化應用的今天,書法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一、國家書法教育課程政策概述
國家的課程政策體現了國家在相關學科領域的意志和期望,規限了該學科領域教學的目標和內容,表達了對人才相關素養培養的要求。國家為各學科制定了明確的課程標準,以保障國民教育的方向和質量。而中小學的“書法(寫字)課程標準”,目前散見于語文和美術課程標準中,一些有針對性的專項文件則較集中地呈現了本學科的課程政策。2011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13年又發布了《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在2017年,《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中更明確要求:懂書法會朗誦要成為學生的“基本功”。這一系列的指導性文件可視為當前國家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的課程標準。
“意見”指出“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技術發展和人們的交流方式以及學習方式的變化,針對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有所削弱的現狀,提出“為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提高國民素質,有必要在中小學加強書法教育”,從文化傳承和素質教育的高度強調了書法教育的重要意義。
“綱要”則對書法教育提出總體目標:
1.學習和掌握硬筆、毛筆書寫漢字的基本技法,提高書寫能力,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感受漢字和書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品位。
3.激發熱愛漢字、學習書法的熱情,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感。
并且,還對基礎教育小、初、高三大學段不同年級制定了階段發展目標,指向清晰,要求明確。
這一目標體系的建構,基本遵循新課程改革“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架構的邏輯而更加強了觀念性情感性教育的功能。這一目標系統為中小學書法教育做出了明確的定位,也為教學實踐提供了科學的指引。
二、書法教育的時代價值與使命
根據國家課程政策精神,深入和具體理解書法在新時代的價值與功能,將有利于一線教育工作者順應社會實際,確認工作使命,發揮學科專長,培養一代全面健康發展的新型人才。
(一)傳承與弘揚民族文化的精神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沒有斷流過。在強調建立這一文化自信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中華民族精神標識的概念。中國文字和以中國文字形態為核心基礎的書法藝術,就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精神文化標識。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越來越不可替代地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植根于寫字基礎上的書法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藝術。將一個意義表達符號系統發展為一種本體自身就完備自足的哲學、文化和藝術體系,并且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成為一個典型的文化精神標識,這是其他文字系統所沒有的。在“白紙黑字”極其簡約的元素中生成基礎啟蒙、審美旨趣、游戲閑適、哲學意蘊乃至生理調節等功能,并且內涵和效用豐富深厚,其出神入化的線條和千變萬化的空間組合,足以令古往今來無數人著迷并孜孜以求。中國少年兒童要打好“中國”的底色,寫好中國字是必修課程。我們當教師的,要讓剛入學的小學生一接觸到漢字就感受到祖國書法藝術之美。通過書法教育,陶冶情感,培養審美能力,增強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文化的理解,成為有良好優秀傳統素養和現代新人風采的中國公民。對中國書法的啟蒙教育,不僅體現在書法教學課程標準中,而且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有這樣的要求。如小學語文五年級的課文中添加了書法藝術欣賞的內容,初中一、二年級也有相關的內容,可見書法課程的國家教育期望。
(二)積極回應現代技術的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更新換代,不僅改變著人類資訊獲取和互動交往的方式,也給原來的學習、做事習慣帶來了極大的沖擊。這種沖擊在提供了巨大方便的同時,往往也悄然剝奪了人的一些發展能力??萍既找孢M步,電腦將取代我們人的許多功能,但是書寫對我們每一個正常的人來說,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漢字形體獨特,生動多彩,不像許多表音文字靠著有限的數十個字母拼讀拼寫,因此,書寫實踐是學習的必由之路。即使我們的鍵盤輸入速度非??欤踔潦褂靡纛l輸入,都要有扎實的識字和書寫基礎。不能想象,一個兒童單憑鍵盤點擊和語音對講就能掌握好幾千常用漢字。如果忽略了寫字,也會在電腦上出現問題。這恰恰是新技術時代更要注意的認字教學新特點,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教育部基教司2002[8]號文件《關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強調指出的“當前,在重視學生掌握計算機漢字輸入技術的同時,必須繼續強調中小學生寫好漢字”的精神。同時,近幾十年來,人類社會的發展步伐驅動著人們的工作節奏越來越快,生活內容越來越豐富,文化觀念是注重自身的價值追求,因此出現了現代多元發展的生活和文化景象。而書法教育,正處于這樣一種“現代化的誤區”中,走出誤區,以積極的態度開展書法教育,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學字認字的學習需要,也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滿足現代多元生活旨趣的追求。
(三)有力促進綜合素養的成長
首先是文化傳承與人格塑造。書法看似簡單,可它負載的歷史文化內涵卻十分深厚而沉重。書法的歷史幾乎和中華民族自身的文明史一樣悠久,在走向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中國”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標識。同時,它在“育人”的性質上也具有 “多功能性”。在中國傳統理解中,書法可不是光寫字,它還要“與心”“寫志”,要“如其志,如其學,如其人”(劉熙載語)。從來“見字如面”“正字先正心”,書法教育與性格氣質熏陶、人格人性提升緊密結合,有利于端正行為習慣,凈化道德情操。
同時,書法學習與訓練是促進各種能力素養發展的有效途徑。傳統書法使用軟筆,熟練掌握和運用毛筆能刺激指腕運動系統發育,從而促進腦反應能力的提高。寫好一個字,要仔細觀察,中國漢字的筆畫和形體千姿百態,還講究結構的疏密和點畫的輕重,只有仔細觀察,眼、手、腦協作配合,才能把字寫好,這有利于培養觀察能力。書法是訓練特征很強的活動,要求學生把字寫得正確、規范、端正、整潔、有美感,就要反復訓練,踏踏實實,規規矩矩,有利于培養沉實、刻苦、堅韌的良好品格。而且,書法活動又是藝術行為,書寫和鑒賞過程能獲得美的享受,提高審美素養,發展高雅情趣。書法練習從陌生的初階進入熟練階段,也會從艱苦走向適意,為內心帶來寧靜和滿足,具有很好的自我心理輔導功效。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品類,學習中就帶有創作的屬性,從生疏到熟練,再到運筆自如的表情達意,能調動起創造性意識和能力。根據多元智能和核心素養的結構分析,我們很容易在許多方面都找到與書法教學的關聯性。因此,我們教師既肩負著教好學生語言文字知識的重任,又承擔著通過書法教學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的重擔。
三、一種生活方式的營造
書寫工具和傳遞方式的改變,也使書法教育從實用功利轉向素養養成。小學生書法教育課程地位的落實,除了機制的保障外,教師應注意課程價值導向的調整,教學要與興趣、情趣融合,才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帶來可喜的收獲?;A教育階段是未成年人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學校教育對他們的思想意識、品德修養、行為習慣和生活情趣影響至深。學校課程并不都是為了應試的狹隘功利而開設的,正如語文教學的課外閱讀延伸,從長遠來說當然能增長見識,提高學養,也可以說有功利的回報;但是,我們不能每一次閱讀都在追問有什么收獲,而更期望能成為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書寫如同閱讀??茖W得法的書法教學是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也是文化涵泳和享受的過程,興趣與熱情生長的過程,會逐漸地形成習慣傾向,成為一種情趣。許多練過書法的人在離開學校之后,并不從事專業書法創作或教學,書法興趣卻終身陪伴,成為個人生活的一個特色。學校體育課程的終身體育意識、技能、習慣等方面的培育,藝術類學科、綜合性學科等許多課程所追求的終極目標,都聚焦于人的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為人的終身幸福和發展奠基。書法教育要幫助學生傳承民族優秀文化血脈,應對現代社會變遷,促進身心全面健康成長,也應該將趣味性、價值性和生命性的教學元素引進課堂教學,向學生展示更生動豐富的學習前景,為他們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他們享受書寫帶來的樂趣,感受積淀深厚的文化所蘊含的藝術魅力,從而引導他們形成陪伴終身的高雅生活品位,這種品位是中國的、健康的、文化的。
參考文獻:
[1]劉磊磊.中小學書法教育現狀及對策[J].肇慶學院學報,2016,7(4):97-100.
[2]馬斌.新時代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歷史使命[J].中國書法,2018(1):143-145.
[3]張永亮.書法教育功能的素質教育觀透視[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0(4):80-82.
作者簡介:陳立華(1961.10—),男,廣東廣州人,漢族,大學本科。廣州市荔灣區寶源小學美術(書法)教師,一級教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廣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市教育局“藝術家進校園”藝術家。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