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訓練方法和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可以使閱讀教學內容更為系統、清晰,閱讀課堂教學更加流暢、科學、高效。因此,就如何利用思維導圖助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開探究,以期更好地發揮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思維導圖
將思維導圖運用到閱讀教學之中,即利用思維導圖將學生所閱讀的內容,以概括性的文字和醒目的圖片來加以呈現。這種輔助學生閱讀的思維導圖,可以將閱讀內容以“信息列表”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提升學生閱讀效率的同時,延伸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記憶,從而改善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針對文章中總結演繹類目標應用思維導圖
總結要求學生能夠準確抓住閱讀材料中所呈現的知識點和主要內容,演繹要求學生在掌握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應用和再創造。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思維依然以形象性思維為主,抽象性思維能力不足。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則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迅速突破思維的局限性,在掌握文本中所需掌握的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發散性思維的特點,確保主題與主題之間的聯系。
比如在教學《小馬過河》這篇文章的閱讀時,我們便可以將“小馬過河”這一事件作為中心主題,然后將生字詞學習、習得道理、修辭手法、敘述方式、三要素、事件作為二級標題,然后再針對二級標題進行發散介紹,將發散分支的內容進一步補充完整。比如文章中涉及的具體的生字詞,所包含的三要素:時間、人物、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此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閱讀不同的文章,并按照此種方式繪制思維導圖。久而久之,學生在閱讀學習時便會不自覺地想要畫出文章所涉及的主要內容,從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思維習慣。
二、針對文章中歸納提煉類目標應用思維導圖
歸納提煉類目標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該目標要求學生根據所閱讀的文章內容,提煉出其所要表述的主旨內容,歸納中心思想,并在此基礎上領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如果脫離了教師的引導與啟發,對于文章內容較多或者章節較為復雜的文章,學生很難準確把握其中的主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由外向內,逐層遞進,對中心主題進行歸納,使學生在這種逐步推導的過程中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比如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時,初讀文章,很多學生不知道文章主要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怎樣的思想感情,只能從文章的具體描述中知道魯迅是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一個人。這時我們便可以引導學生按照“發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結果怎么樣、反映了什么品質”這一思維方式來進行逐層推進,推導出向里一級的內容,最后根據最終所推導出的魯迅先生身上所具備的受人愛戴、關愛他人、善良有愛心、愛憎分明、做事認真這些優秀品質,成功推導出作者對于伯父魯迅的熱愛、敬佩與懷念之情。如此,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尋找《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文章中心思想的過程,表明思維導圖的應用有助于學生完成文章閱讀中歸納提煉這一閱讀目標。
三、針對文章中分析記憶類目標應用思維導圖
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常常要求學生對所閱讀的內容進行轉述或者復述,還有很多經典文章需要學生背誦。如果學生對于記憶文章的內在結構和寫作思路會遇到較大的難度,即使勉強記下來,也很容易忘卻。這時教師如果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厘清文章思路,梳理文章結構,那么學生記憶的難度則會有效降低,記憶也會更加深刻。小學階段所學習的文章大多是記敘文,都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展開的,比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等。針對這一類文章,教師便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中的分支主題,以圖像或者關鍵字詞的補充,豐富記憶內容,加速學生的記憶。
比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時,我們便可以引導學生按照空間順序,即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對文章進行分析,繪制出相應的思維導圖。以海底的景物描寫為例,分別引出海底中的珊瑚、海參、大龍蝦、魚等眾多海洋生物,然后進一步分析出珊瑚的特征:像花朵,像鹿角;海參的特征:懶洋洋地蠕動;大龍蝦的特征:全身披甲,威武;魚的特征:多、美。如此,引導學生按照這一思路設計思維導圖,學生便能夠迅速記憶文章內容,加深對文章內容和結構的理解。
綜上,思維導圖對于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在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恰當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以加深學生對于文本結構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杜玲.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的運用[J].科教導刊(下旬),2018(9).
[2]王曉楠.思維導圖在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6.
[3]彭珍萍.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以魯迅作品為例[J].祖國,2017(3):194.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