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摘 要: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屬于文科性的內容,僅僅通過文字講解很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發揮教學作用,此外,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因此,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使道德與法治教學達到應有的效果。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如果能夠將生活化教學模式運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那么將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的掌握。以素質教育理念為引領,對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的運用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能夠為今后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提供可靠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模式;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從本質上分析,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當注重實踐教學,注重教學知識的遷移,不然,教學停留在理論知識階段,對于學生深度理解道德與法治有著較大的消極作用。隨著網絡文化的侵入,對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造成很大的沖擊,外來文化的存在導致學生越來越漠視道德與法治。為了能夠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教師積極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運用于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水平的提高。
一、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學生在心理認知、興趣愛好方面相對而言比較不成熟,對生活依舊有著相當強烈的好奇心理。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引入現實生活中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內容,通過生活化的內容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在教學課堂上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回憶與回顧實際生活,然后讓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對教學內容展開討論。比如,在“我與社會”這一課時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知道什么是社會嗎?我們與所處的社會有什么關系呢?在平時生活中哪些方面可以體現出社會提供的便利呢?”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依據教學內容回顧與探究自己所處的社會,探析社會的本質。然后,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工廠、敬老院、清潔工等圖片,為學生解釋什么是社會,引導學生認清自己與社會的關系,以及解釋社會中每一個人的努力工作都是在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從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樹立積極融入社會、為社會做貢獻的意識。在社會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身份以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的場合中需要扮演合理的角色,例如清潔工在工作時是清潔工,在家里是孩子的父母,對于其父母又是一位孩子,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相應的關系圖,以此促進學生對社會關系的理解。
二、采用生活化教學案例,培養學生法治意識
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開展,從本質上就是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對學生的成長進行指點迷津,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以及樹立學生責任意識,為將學生培養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奠定基礎。在教材中涉及很多關于如何解決生活問題的內容,對于這些教學內容,單一地通過文字講解很難實現教學意義,需要教師引入相應的生活案例,通過案例輔助學生理解與汲取教學內容。例如,在對有關網絡信息安全的相關知識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社會上出現的典型的網絡詐騙案例引入課堂,使學生對網絡中的“道德與法治”內容有一個更加清楚的認識,幫助學生遠離網絡當中的黃、賭、毒。
此外,教師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引入不同類型的案例。例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用網習慣,教師可以引入學生視力普遍降低的案例;為提高學生網絡信息辨別能力以及防范學生造謠情況的發生,教師可以引入網絡謠言相關的案例,介紹網絡謠言的危害,以及為學生普及制造謠言屬于犯罪等常理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用網習慣。
三、開展社會化實踐活動,教會學生學以致用
通過教學實踐,學生可以學會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制定合理的專題,以專題為實踐目標,引導小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實踐活動,通過活動深度感悟教學知識。比如,在對“生命的思考”這一課時教學時,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引導學生愛惜生命、實現生命價值,教師可以以“生命價值”為實踐專題,通過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究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例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參觀烈士紀念館、烈士陵園,讓學生感受社會動蕩時期英雄為謀取國家安定,付出生命的代價;可以引領學生參觀科技博覽館,并為學生介紹偉大的科學技術人員,讓學生體會科技人員為國家繁盛昌盛做出的貢獻,以及領悟科技人員實現的價值。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教師需要積極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將現實生活和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促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林仁玉.淺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法的應用[J].新課程(上),2019(4).
[2]曾篤學.生活化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19(9).
[3]王禮敏.淺談生活化教學方式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神州,2017(30):18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