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 要:在初中教學中,數學是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教學科目,思維能力也同樣是學生在未來發展和成長中的基礎素養能力之一,而初中教學階段也是學生思維快速成長的階段,因此數學教師必須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這樣才可以達到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展開探討,提出可行性教學方案和改革策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綜合水平。
關鍵詞:初中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當前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社會用人單位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仍然采用傳統傳輸式教學,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和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忽略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導致學生無法對數學知識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也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必須突破傳統教學思維在講授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好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知識和智力可以共同發展,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
一、利用生活化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初中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單純的教學科目,也同樣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所以說數學知識來自生活,最終也將服務于生活,教師應當在教學中結合實際生活展開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學生一旦可以在實際生活中使用數學知識,那么就會引發其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欲望,學生可以借助所學內容不斷進行創新,也可以提高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將實際生活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進步。例如,在學習拋物線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投籃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索,投籃時球在運動軌跡中最高點是什么樣子的,以及籃球運動在傳球時采用擊地傳球法球在最低點開口方向是怎樣的。讓學生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之中可以遇到的事物聯系起來,幫助學生進行輔助記憶,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在講解時間路程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上下學的速度和路程,讓學生通過實際體驗來感知距離、時間、路程和平均速度的相關概念,這些生活化教學內容可以激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和體驗,聯想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的親身感受,這樣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以此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培養學生多角度解決數學問題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更多層次與角度去看待數學問題,一般來說很多數學問題不是只有一種解答方式,因此教師就需要借助數學教學的特點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考慮事情可以更加全面。事物之間具有較強的邏輯關系,但是在當前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數學知識完全獨立,這樣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學生的知識得不到遷移,也就無法深入了解知識的內涵。所以在教學相似知識點或者結論時,教師可以首先不對學生展開教學活動,而是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猜想與思考,讓學生根據自己以前學的數學知識來進行驗證,這樣就能夠促使學生遷移知識,利用以前學習的知識來思考新的問題。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逆向思維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的一種重要解題方法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方法,逆向思維則要求學生站在結論的角度去探討條件是否滿足,可以為學生提供全新的思維模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推理和抽象聯想能力。當然依靠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很難促使學生展開多角度思考,教師可以設置一定的問題模擬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引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學生主動融入教學活動中,隨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答案來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教學,以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思維方式和知識脈絡,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學習效率。
三、分層教學,關注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成長
在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課本要求來設計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只能統一接受教師傳輸的知識,但實際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個人思維發展方向的差異性較大,統一化教學容易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某一范圍內,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采用分層化教學,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對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互動,挖掘學生的潛質,這樣才能從學生自身出發來展開教學活動。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不斷學習創新教學策略,提高個人教學素養和專業知識,使用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完善分層教學,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參與者轉變為主導者。
數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學科,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學、多角度思考和分層教學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數學教學綜合水平。
參考文獻:
贠宏偉.初中數學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