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靳華
摘 要:隨著探究式教學模式的興起,該模式在中學政治課中的作用已經逐漸明顯地體現出來,在探究式教學不斷地應用過程中,不但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的許多弊端,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政治課堂較之傳統課堂更加生動形象,充滿了趣味性,給原本乏味的政治課堂添加了活力,提高了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教學模式;中學政治;探究式教學
結合探究式教學模式,教好高中政治課,講好《生活與哲學》這門課,政治老師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標準,了解現在教學所需,做好教學準備,把哲學知識融入生活中,所謂“生活中處處是哲學”就是這個道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政治課的教學,提高中學生在政治上各方面的能力,努力讓學生做到全面發展。
一、中學政治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
新課標出臺之后,學生的主觀感受在政治教學的重要性上日益凸顯,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主觀感受來引導學生學習。但是目前的政治課堂教學模式大多仍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按照自己的方式來教導學生學習,這對于學生的主觀感受是不利的,不符合現在的政治課堂教學要求,由此可見,傳統的政治教學課堂已經不符合現如今的政治教學,課堂模式亟待改善。
探究式教學就是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出來,創造性發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體現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探究式教學實際上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如何開展探究式教學尤其重要。探究式學習當中,師生之間的關系就有了一個分工,教師事實上是整個探究式學習過程的設計者,他可以設計很多的探究式學習的環境,比如項目式教學,提前設計好探究過程,比如開放式的探究過程。這些需要教師能動地根據不同的環境和學生特征去設計。而無論是怎樣的設計過程,都需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而這種參與,不僅是停留在表面上,更重要的是大腦當中有了新的思考,進而表現在行動和語言表達上面。因為大腦里面所發生的變化,我們是看不到的,只有通過表達行為語言我們才能去驗證學生真正地探究到了新的知識,獲得了能力。探究式學習的整個過程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結果,不斷反思進行相應的調整。這里面包含了一個循環,叫作疑問、行動、反思。這樣一個循環,不斷地往復、不斷地改進,找到最適合這個學生年齡段的學習特點以便于給他最大的提升。
二、將探究式教學融入《生活與哲學》課
探究式教學這種學習方法由老師或學生提出問題,將研究、探索、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留給孩子自行完成。“探究式學習”將學習過程變“被動”為“主動”,每個人在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領域內得以思考,將現有的知識和體驗加以整合,通過解決問題獲得主動學習和理解的動力。同時,所有的學習者本身彼此也可以建立主動學習的關系:在與其他同學溝通的過程中,接納和理解他人的觀點,拓展自己的思維方向,建立相互協作整合的團隊精神。
《生活與哲學》這門課,把哲學在生活中的體現表達了出來,哲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只是很多人沒有發現,所以就感到哲學晦澀難懂。傳統的政治課堂在講解哲學時,主要講解哲學的定義,如人生觀、世界觀、矛盾論、真理與價值、實踐等,講解這些知識點的定義,學生并不一定可以理解,這些知識點太過抽象。因此,老師要利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走出以往以老師為主體的怪圈。
老師在講解知識點之后,例如講解矛盾論時,“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這一觀點提出之后,僅僅講解表面意思是不夠的,學生不一定能夠理解,這時候,老師要舉生活中的矛盾實例,指出矛盾雙方,指出事物本身內部的矛盾。舉生活實例,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比較乏味的抽象知識點也能更有興趣,對于哲學的學習也就更加有了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在講解知識點,舉例之后,老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組內再次討論生活中的各種矛盾雙方,這樣,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感悟,也就更能領悟矛盾的真實含義,印象就會更加深刻,對于政治的學習將有很大幫助。
三、結語
政治課是高中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對青少年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政治思想大多冗雜難懂、十分抽象而且乏味,大部分的政治課乏味沉悶,這是不利于學生的政治學習的。因此,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完善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運用探究式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政治,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政治素養。
參考文獻:
[1]劉敏.趣味教學法在高中《生活與哲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2]黃學鋒.高中政治哲學模塊學習的技巧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