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萍萍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思維進行發散后所得到的具象結論,在開展初中生物復習中,教師能夠將思維導圖應用在制定復習計劃中,形成生物框架,以及開展合作討論等活動中,提高學生復習的效果。
關鍵詞:思維導圖;初中生物;復習
由一個中心出發向外進行層級發散,形成的由圖形、線條等組成的結構就是“思維導圖”,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完成對相關內容的聯想,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體系的建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而復習是生物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對學生查缺補漏有重要作用,因此,在開展生物復習課程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應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完成復習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復習的效果。
一、制定復習計劃,提高復習效率
制訂復習計劃讓學生能夠按部就班地進行生物知識復習,提高復習效率。在以往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只讓學生自主進行生物知識的復習,但是,初中生自控能力較弱,學生很難保持生物知識復習的自覺性,以至于降低了復習效率。而應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復習計劃的制訂能讓復習活動的開展更有依據,使學生能夠在直觀、明確的復習計劃中按時完成復習環節,提高生物復習效率。
具體而言,教師讓學生以“生物”中心詞,延伸出“月計劃”,在“月計劃”后按照月份進行延伸,隨后,在每一月份后都分成不同的周,形成“周計劃”。在“周計劃”后,教師再讓學生分成“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等。之后,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生物知識的進度,以及自己對生物知識進行復習的能力等,將每天的計劃進行細化,從而讓學生可以根據明確的計劃,進行生物知識的復習,在完成思維導圖上安排的復習計劃后,提高復習生物知識的效果。
不難看出,在開展初中生物復習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為媒介,進行復習計劃的制定,從而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
二、提供復習工具,形成生物框架
生物知識點具有“散亂”的特點,使得學生在認知生物知識時,很難透過抽象的文本,探索到背后的聯系,以至于制約了學生進行生物知識體系的建構。而思維導圖則在建立知識點聯系中具有積極作用,能夠將教材中表面上沒有關聯的知識以線條的形式進行連接,構建完整的生物知識體系,使學生意識到不同生物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從而提高對生物知識復習的效果。
例如,在《動物的運動》的講解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本節課中生物知識的整理。在課堂中,教師讓學生從“動物的運動”的中心詞出發,延伸出“運動系統的組成”“運動的實現”“運動的意義”等,隨后,在“運動系統的組成”后延伸出“骨”“骨連接”“骨骼肌”等,在“運動的實現”后延伸出“神經系統的調節”。緊接著,教師再讓學生進行內容的補充,促進學生完成對《動物的運動》這節課中知識體系的建構,提高復習的效果。
顯而易見,在讓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復習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知識體系的構建,從而形成生物框架,逐步提高學生復習的效果。
三、借助導圖討論,強化知識體驗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開展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也順勢將合作學習活動引入課堂中,用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使學生更加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而在生物復習課程的開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思維導圖的構建,以強化學生在知識生成過程中的體驗,促使學生的合作能力得到發展,從而實現綜合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植物細胞》中,教師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為工具和討論的內容開展合作活動,促進學生進行生物知識的復習。在課堂中,教師根據自身在本節課知識講解中的觀察,將學生按照能力的差異進行層級的劃分。隨后,教師按照層次進行小組成員的安排,使得每個小組中學生之間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差異。緊接著,教師讓學生以安排好的小組形式,共同進行《植物細胞》這節課復習環節中思維導圖的繪制,并讓學生根據自身的能力,負責相應的部分,如對“植物細胞的基本類型、結構”等知識掌握程度較好的學生,進行本節課知識點的整理;思維導圖繪制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進行導圖的繪制,從而讓學生在各司其職中完成本節課思維導圖的繪畫。
總之,思維導圖對學生完成生物知識的復習活動具有積極意義,在之后開展復習課程的教學時,教師應當繼續探索生物復習課與思維導圖之間的結合點,不斷創新思維導圖在生物知識復習中的應用形式,并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進行實踐,促進教學經驗的積累,從而構建完整地應用思維導圖進行生物知識復習的體系,提高學生復習生物知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華徐芳.思維導圖融入初中生物教學研究[J].中學生物學,2018,34(7):20-22.
[2]陳冬梅.淺談初中生物學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J].中學生物教學,2017(12):27.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