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艷
摘 要:勞動與技術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教師通過教學學生勞動與技術可以培養學生優秀的勞動品格,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最終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習心理。在新的課程改革模式下,教師的教學目標也應該是學生德、智、體、美全方面的發展。勞動與技術課程是教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門重要課程,此時教師應該從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注重學生動手操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入手,進一步改革勞動與技術教學課堂,讓學生在此課堂上真正完成動手操作。
關鍵詞:小學學生;學習興趣;策略分析
現階段很多學校對勞動與技術這門課程仍然存在著認識不到位的現象,他們無法了解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的真正用意。其次各類師資水平不足、教學設備不足等問題也制約了教師在教學時的相關成果。新時代的勞動與技術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發展過程,了解新型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學習課堂上完成健康發展,以勞動與技術作為發展契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學生勞動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綜合提高。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勞動與技術課程是一門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很強聯系的學科,而其很多教學內容也多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串聯。它都是學生司空見慣的事物,但是正是因為這樣一種平常性,學生在學習勞動與技術課程時就會產生一種輕視感。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集中自我注意力,這也導致了學生在勞動與技術課堂上的求知欲下降狀況[1]。為改變學生學習的此種狀況,教師應該從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入手,調整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教學內容制定相關模型,在課堂開始之前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平常教師就可以通過制作一些書柜或者窗簾的小模型來吸引學生參與課堂,當學生在上課時看到這些模型之后他們勢必會對這樣一門課程產生興趣。特別是對于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講,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自我人生的啟蒙階段。他們對各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著重講解模型的構成特點以及組成過程。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模型,教師可將其拆分為簡單模型,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最終化紙上談兵為實戰演練,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創作,更好地了解勞動與技術這樣一門課程教學的真正用意。
二、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通過不斷閱讀書籍,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感悟程度也會越來越高。不難發現勞動與技術課程中的很多知識都是介紹生活用具和家庭電器的,但是由于年齡因素的影響。很多時候家長都不會要求學生親自去接觸這些電器,這也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注意力下降狀況[2]。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教師應該應用好練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閱讀。
例如,在教學《電飯煲》時,教師首先就應該分析電飯煲由哪些部分組成,電飯煲的獨特性能是什么?設計填空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由問題來幫助學生抓住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教師還可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全班的學生分為不同學習小組,按照水平的相互差異進行均勻分布,使學生能夠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完成共同認知,最終通過相互討論得出問題答案。這樣的小組教學模式能夠讓每一位學生都在小組內積極討論,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發表自我見解,最后教師還要培養學生閱讀課外資料的良好習慣。雖說勞動與技術課程在考試中的比重較小,但是它對學生的實際發展來講意義還是很大的。教師在教學時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一些課外資料,以課外資料來拓展學生知識面,升華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
三、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若單單是依靠理論知識講解,那么教師的教學仍然是十分空洞的。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自身教學的相關內容,選擇一些更具示范性的勞動場所如田園、果園、菜場等。要求學生在此類場所進行演練,特別是對于一些農村地區的學校,教師更要發揮出自我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
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實踐場所,例如在教學《無土栽培》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到當地果園進行觀察,幫助學生了解果園的運行模式以及無土栽培的相關知識。在這樣的實踐過程中學生大多會帶著極強的學習興趣參與課堂,它加深了學生對無土栽培知識的理解。其次教師也要認識實踐教學與其他課程教學的不同之處,注重示范過程中的熟練連貫。帶領學生進行模仿,利用好一系列的模仿動作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給校園小樹穿衣》時,教師就可以用好身邊可得的石灰、小桶等工具帶領學生進行配漿、刷漿。觀察學生在刷漿過程中的相關動作,最后不斷指導學生的動作、完成學生實踐能力的優化。在進行實踐活動時教師還要給予學生適當的評價,將學生的實踐能力作為考評內容,帶動學生對勞動的相關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實踐課堂上獲取新的知識。
伴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勞動與技術課程內容也在逐漸升華。它讓教師的教學課堂變得更為多樣化,在如今的科學技術發展模式下勞動與技術這一門課程與人們的實際生活也有著更為緊密的聯系。為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相關學習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規律。提升勞動課程教學的實踐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鼓勵學生,選擇適合學生的發展方案,最終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清文.關于加強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創新的有益探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18.
[2]張鳳.手工書創作項目在小學勞動與技術課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新課程研究(上旬),2019(3):50-5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