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
摘 要:根據《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理念,開展小學音樂學科教學,應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教學導向,據此制定與之對應的教學評價策略。由于小學音樂學科在以往所受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策略。現階段,學生音樂核心素養教育日漸被重視,教師應正確認識該學科教學存在的不足,制定與教學相適應的教學評價策略,促使該音樂教學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音樂;教學評價
小學音樂教育是學校美育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學綜合性審美能力具有非常顯著的作用,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由于以往小學音樂學科教學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標準,對教學質量產生了滯后的影響。同時,在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音樂學科在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方面的作用并未完全發揮,依然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究其原因,音樂課程受重視程度不夠,個別學校音樂教學流于音樂應試形式,同時傳統音樂課程以知識教學為主,學生學習能力培養不足。新時期,為彌補音樂學科傳統教學中教學評價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師應調整原有的評價導向,重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價值。
一、轉變傳統觀念,改革課堂教學評價
以往在開展音樂教學時,學校大都認為音樂屬于副科,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受此觀念影響,音樂學科受重視程度不夠,嚴重制約音樂教學質量的發展。在新課標理念指引下,教師應摒棄傳統觀念,強化音樂作為人文學科的重要性,不管是學校、教師,還是學生家長,都應正確認識音樂教育的價值,充分重視音樂教學質量的發展,不斷創新音樂教學的評價形式,推廣音樂教學評價體系,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例如,在開展《兩只小象》這一歌曲的教學活動時,以往教師教學多數是以播放視頻教唱歌曲為主,并未結合音樂要素進行深入講解。新時期,教師圍繞音樂核心素養教育,創新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不僅引導學生對小象進行角色模仿,開展課堂表演活動等,還從基本要素節奏入手,促使學生充分感受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作用,利用聽、唱和表演等方式進行綜合素質教學。通過開展音樂課堂教學改革評價,教師更加關注音樂雙基在教學活動中是否落實到位,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效,從而提升學生音樂綜合素養。
二、開展分層教學,促進個性教學評價
現階段,在持續推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開展小學音樂學科教學時,教師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評價指引學生實現音樂核心素養的提升。同時,教師應結合學生個人理解音樂知識的程度,采用分層教學方式,發揮評價指引的作用,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實現個性化發展與音樂核心素養的提升,完善評價體系。
例如,在開展歌曲《粉刷匠》教學中,如果教師未能合理運用評價策略,指導學生個體實現個性化發展,則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時,必然存在非常多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對班級學生進行分層評價教學,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對于音樂素養較好的學生來說,教師要通過評價引導其自主學習歌曲;對于學習中等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通過隨琴帶唱等方式,間接地引導學生的學習,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則應運用激勵性的評價,采用口傳心授的教唱方法,激發其學習動力,指導其音樂素養并實現針對性的改進和提升。通過個性評價機制,引導多層次學生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三、關注課堂前后,建構多元教學評價
在實施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新課標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不斷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主性,逐步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調動家長配合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體驗的學習中。教師在進行評價時,既要綜合考量學生的課堂內學習質量,又要關注課外音樂藝術實踐能力及學習態度等,以此推進多元評價教學公平公正地開展。
例如,在學習《我是草原小牧民》歌曲時,教師可以采用課前預習激勵評價方式發揮學生家長學習互動作用,利用新媒體手段,課前介入學習了解草原的風土人情,為學習該首歌曲提前鋪墊。該種方式使學生對草原風格的歌曲可以體驗得更加深入。課后鼓勵有樂器特長的學生學習演奏相應的蒙古風格樂曲,比如二胡演奏曲《賽馬》。通過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多元學習激勵評價手段,使學生加深對歌曲的審美體驗,對蒙古族音樂文化的理解與體驗更加心領神會,音樂核心素養得以逐步內化提升。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學科教學過程中,應該正確認識教學評價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積極作用,只有制定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導向的有效教學評價機制,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得以提升,推動音樂學科教育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肖.湖光秋月兩相和: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思考[J].新課程(中),2019(4):230.
[2]顧瑾.促進學習的小學音樂課堂評價探析[J].江蘇教育研究,2019(35):46-48.
[3]田圓飛.初探小學音樂課堂評價實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9(34):99-100.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