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峰
摘 要:近年來經常會看到關于小學生肥胖、超重的各種報道,隨著高速發展的經濟和不斷提升的物質生活水平,現階段的小學生基本都已經告別體力活,很多農村小學生也已經不需要幫家里做家務、干農活了。同時隨著學生課業的加重、補習班繁多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孩子身體素質下降越來越明顯。就當前農村小學生出現的身體素質下降的問題,提出關于利用體育課堂提高農村小學生體質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體育教學;農村小學生;體質
隨著當前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過去吃不起的魚肉蛋奶現在都不算是新鮮東西,孩子喜歡吃就隨便吃,導致孩子營養失去平衡,體質越來越差。并且大多數家長認為只有學習好才能改變命運,才能不像他們自己一樣留在農村受苦受累,因此體育課成為農村孩子改變命運路上的犧牲品,無論學校還是家長,對于體育教學都不夠重視。體育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失去必要的鍛煉身體的機會,從而導致孩子身體素質不達標。
一、拋開單一的教學方法,多樣化教學
面對每天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興趣已經被消滅殆盡了,因此體育教育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盡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農村學校普遍存在硬件水平差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條件,老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上課,下課前一起討論答案或者通過一些情景設定等新穎的方法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提高他們的興趣,從而提高參與的積極性來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例如:一年級的接力跑課堂上,老師可以將學生分成紅隊和藍隊,并告訴學生現在他們是軍人,紅、藍兩軍要以接力跑的形式去爭奪最后的紅旗,先到達的隊伍獲勝。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是以軍人為榜樣的,因此都會以軍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奮勇爭先去完成“任務”。老師可以在接力跑的過程中設置一些簡單的障礙來增加趣味性,避免因單一的跑動而降低學生的耐心和毅力。這樣簡單的方法既解決了農村缺少器械的客觀問題,還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最主要的是達到了鍛煉身體、增強身體素質的根本目的[1]。
二、學校加強對體育教學的重視
為了提高學生的文化成績,提高學校的升學率、入學率,多數學校用繁重的課業把學生的時間全部占滿,同時體育課業也成為各文化課老師爭搶的附加課時。面對這個問題,一方面,學校要正視體育教學對學生身體成長發育的重要影響,不能犧牲學生的身體健康來換取文化課成績的提升,要做到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另一方面,轉變教師的態度,堅決杜絕文化課老師占用體育課時的現象發生。要讓學生明白身體和頭腦的健康發展是同樣重要的,要求學生積極投入到體育課堂上,做到多鍛煉,少生病、提高體質抵抗力,同時也可以把這種積極的態度帶入文化課的學習中。
三、幫助家長糾正對體育教學的錯誤認知,樹立正確的健康教育觀念
在大多數農村家長的心里都認為孩子只要認真讀書,好好努力學習文化課,以后可以考個好大學,離開農村就可以,其他都不重要。鑒于此,學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助家長正確認識到體育鍛煉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2]。
1.以學校為單位做積極宣傳
學校可以制作一些關于體育教學方面的宣傳資料,詳細介紹小學生身體成長的過程中體育鍛煉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和重要性,讓學生帶回家給家長閱讀,讓家長對體育教學給身體帶來的影響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2.老師做詳細的解析
農村的家長有的可能不太認識字,就需要學校在開家長會的時候由老師做一些身體力行的講解,詳細把體育鍛煉的意義和必要性告訴家長,同時也要說明體育教育和文化課教育的必然聯系和對文化課教育的積極影響,讓家長感受到學校對體育教育的重視,可以讓家長對體育教育有一個新的積極態度[3]。
3.家長參與到體育教育中
學校可以在召開運動會時邀請家長來參加,組織一些親子項目,讓家長和學生一起來完成。每次運動會完成之后學校可以把孩子這一階段的身體狀況報告給家長,讓家長真實看到體育教學給孩子的身體帶來的改變,讓家長愿意主動參與到孩子的體育教育中來。
如果家長對體育教學有了正確的認知,并能積極參與其中,就能對學生的體質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校要積極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不要只一味死學文化課,有個健康的身體才是學習的根本[4]。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是提高農村學生體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學校要加強對體育教育的重視,提高體育教學的地位,糾正文化課教師經常忽視體育教學的錯誤觀念,積極配合體育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體育老師也要把課程變得多元化,改變老式教學思路和方法,帶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同時幫助家長改變對于體育教學的傳統認知,最大限度得到家長的配合,讓孩子在家里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舍不得孩子干農活,適當的勞動也是鍛煉身體的方法。學校、老師、家長三方積極配合,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從而達到提高農村學生體質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石守華.巧設游戲,創新教學: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策略分析[J].學周刊,2020(4):156.
[2]唐智明,閆運運,孫敏.農村家庭環境對中學生體育態度的影響[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12):147,176.
[3]夏力.小學學校體育與家庭體育的互動[J].體育科研,2008(4):88-90.
[4]蔣星,朱亞成.新時代我國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困境與優化[J].中國農村教育,2019(26):98-9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