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玉彬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把德育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進行,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是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必然趨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課文中的德育因素,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結合到一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主動探索中理解課文內容,受到德育,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為發展他們的核心素養提供助力,實現語文教學與德育的有效結合。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現狀分析;教學方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教材中的語文知識,還要加強德育,使教書育人落到實處,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利用好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讓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它們的德育功能,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時受到德育,使他們具備較高的道德意識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有效結合。
一、小學語文德育的現狀分析和思考
在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中,在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成為優質教學的必要條件。在探究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結合的方法和途徑時,教師的首要任務是了解語文教學的現狀,并根據現狀進行深入思考,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使德育能夠順利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進行。通過分析當前的教育形式和教育觀念,很多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只注重學生對教材內容的學習,沒有建立語文教學與德育的聯系。還有一些教師雖然認識到了德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但是缺乏有效的結合方式,在教學語文課文時經常向學生灌輸一些與課文沒有關聯的道德內容,導致道德教育方式枯燥、古板,達不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目的。
二、多樣化教學方法實施德育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把語文教學與德育結合起來,讓他們在學習課文內容時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促進他們道德意識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1.利用表演環節開展德育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在語文課堂上,讓他們長久地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很難做到。根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表演環節,讓學生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扮演課文中的人物,通過表演獲得對課文深刻的理解,并從中受到道德教育。例如,在教學《巨人的花園》時,教師先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了解課文所講的故事,然后設計表演環節,讓一個學生扮演巨人,其他學生扮演小朋友,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表演。通過表演,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巨人態度的變化和花園的變化,明白是巨人的自私、冷酷剝奪了孩子的快樂,氣跑了美好的春光和快樂的花草樹鳥,巨人態度的轉變讓花園又恢復了美好,重新帶給了孩子快樂,他們從課文中學會了分享,并把分享這種美好品質帶到生活中,促進了道德素質的發展。
2.利用多媒體情境滲透德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多媒體創設情境,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相關的課文創作背景,了解更多與課文相關的信息,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深刻的感悟,達到對他們進行德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學《黃繼光》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介紹文章的創作背景,讓他們觀看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視頻,從而深刻掌握課文內容,了解在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為了戰斗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獻出了寶貴生命的英雄事跡,讓他們學習志愿軍戰士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的精神。在課文學習中,為祖國、為人民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戰斗英雄讓學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了學生的愛國精神,從而讓他們為了祖國的發展努力學習文化知識。
3.在問題引導中實施德育
在進行語文學習時,通過問題的引導能夠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理解課文的重點內容。教師把語文教學與德育結合起來后,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把課文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增強他們的道德意識,讓他們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例如,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時,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教師設計問題:課文描寫了哪些優美的景色?讀了這些描寫景色的句子帶給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到過哪些著名景點旅游?為了保持這些優美的景色,我們需要做些什么?隨著問題的引導,學生跟隨作者的描寫走進了雙龍洞,感受到了景色的美好,與自己生活中的旅游聯系起來,認識到了要保持景色的優美,在旅游中獲得更好的體驗,要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在生活中注意愛護環境、保護環境。
總之,把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結合起來的方法和途徑還有許多,其目的都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堅持進行德育,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提高他們的道德認知和道德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找到與德育的關聯點,通過多種教育方法來強化道德教育,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受到熏陶,實現有效的德育,實現語文教學與德育的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賴愛玲.探索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及思路[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9.
[2]陳秀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文存閱刊,2018.
[3]繆璐.讓小學語文課堂灑滿德育的陽光[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