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玉磊
摘 要:教師在抓住教學新觀念進行教學創新的同時,還要保證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德育,讓學生能通過課文學習受到教育,使他們的道德意識得到提高。要使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開展,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和語文水平,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利用學習活動來進行德育滲透,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道德教育,培養他們的道德素質,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入進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生活化;傳統文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他們優良的道德品質,讓他們通過語文學習受到德育,促進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要在語文教學中推進德育的有效開展,教師需要抓住教材內容、學生的認知、創新的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教學設計,給學生創設豐富的教學內容,讓他們在深入探索中受到德育熏陶,促進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的形成,實現德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開展。
一、開展生活化教學,進行德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生活化的方式開展教學,可以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感和生活體驗下學習課文內容,這樣不僅能夠讓他們對課文有更深的了解,還能讓他們從中獲得深刻的生活感悟,讓他們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并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做到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提高道德素質。例如,在教學《荷花》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荷花的圖片,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到的荷花是什么樣的?面對熟悉的事物,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他們結合生活中對荷花的認識進入課文的學習中,通過分析課文中描寫荷花的詞語:挨挨擠擠、蓮蓬、飽脹、翩翩起舞、舞蹈、隨風飄動等,感受荷花的美麗,結合想象學習課文內容,能培養他們愛美的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進行德育,讓他們學會保護大自然,做到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二、設計討論環節,提升道德意識
在小學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中,學生成為學習主體,在學習活動中進行主動探索。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深刻的理解,教師可以設計討論環節,讓他們在討論過程中各抒己見,通過相互交流拓展思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掌握課文中蘊含的深意,讓他們受到有效的德育,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例如,在教學《紙的發明》時,教師在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課文中紙的發明過程后,可以設計討論話題:假如現在沒有紙,我們會怎么樣?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大膽想象,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沒有紙我們只有在地上、墻上寫字;有的說:沒有紙,我們學到的知識不能及時記下來,很容易遺忘;還有的說:如果沒有紙,也就沒有我們學習的課本,我們就沒有辦法學習了……在積極的討論中,學生認識到紙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他們在感嘆古人智慧的同時,學會珍惜紙,養成了正確利用生活中的紙,養成愛護書本、節約用紙的好習慣。
三、開展閱讀教學,滲透德育
閱讀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環節,通過閱讀他們能了解課文中描寫的事物,在閱讀中深入思考,他們能挖掘課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通過閱讀和思考,學生在分析優美文字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獲得美的感受,還能提高道德素質。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造閱讀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在思考中進行深入閱讀,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進行情感共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情感帶動下,學生能深入到課文中進行感悟,受到作者優秀道德品質的影響;在優美文字的熏陶下,學生能凈化心靈,具備較高的道德意識,在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四、注重傳統文化教學,強化德育
傳統文化教學在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了解傳統文化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探索各種傳統文化,從中獲得民族自豪感。在傳統文化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傳統文化節日,讓學生以節日為載體,了解與節日相關的各種文化,讓他們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在習作《中華傳統節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中華的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收集與中華傳統節日有關的詩詞佳句、與節日有關的各種美食、與節日有關的工藝制作以及有關節日的神話故事等,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傳統文化、熱愛祖國的情感。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進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德育,成為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要環節。在進行德育時,教師要選擇創新的教學方式,把德育蘊含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分析課文內容時獲得深刻的感悟,從中受到德育,提高他們的道德意識,使他們在優秀的道德品質的引導下進行語文的深入學習,促進他們核心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愛霄.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下)[C],2007.
[2]陳東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9.
[3]黃成虎.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及思考[A].2019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新學術論壇年會論文集[C],2019.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