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中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比較突出,很多教師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成為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一大障礙,這問題應引起廣大群眾以及相關的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不僅利于教師自身的身心健康與對職業(yè)的向往,更是直接影響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問題。因此,針對影響中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因素積極尋找有效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中學教師;影響因素;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中學教師是教育體系中知識和經驗的集中傳輸者,有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學知識載體,現在卻面臨著來源于社會發(fā)展對人才需求以及學子對知識渴望所形成的雙重考驗和挑戰(zhàn)。尤其是中學的數學教師,其所教科目是義務教學中的重點科目,其還要面臨學生的考試、升學、待遇等各方面帶來的壓力。因此,應重視找出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從而實施有效的疏導對策,強化中學教師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
一、中學教師心理健康的意義和價值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發(fā)展大計,是民族的傳承和延續(xù)。而教師的心理狀況問題直接影響教育的有效性,制約著教學目標的實現。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意義和價值主要有三大方面。
1.教師職業(yè)角度
教師的心理健康利于提高教師身心健康水平,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通互相促進的行為,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中學數學教師而言,其所應對的是一份很需要體力和腦力的工作,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適應高強度的教學工作。其次,其要有崇高的教師職業(yè)理想,因為社會中眾多因素的影響,教師對職業(yè)產生較大的懷疑,從而產生職業(yè)倦怠心理,導致很多時候的情緒失控現象[1]。而健康的心理利于教師對職業(yè)重要性的認識,其不是金錢物質所能衡量的;教師的心理健康還利于教師提高工作效率,心理健康會促使教師對教學工作超常發(fā)揮,能更客觀地看到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
2.教育對象角度
中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會影響學生對數學科目的熱愛,數學科目本身就是具備著較強的邏輯思維的學科,如果教師在自身情感影響方面沒有起到較好的作用,很難促進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的。所以教師心理健康也利于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進其學習成績的提高。心理健康的教師會很快適應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構建和諧課堂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3.社會發(fā)展角度
心理健康的教師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懂得適當調節(jié)和放松自己情緒問題,從生活中獲得幸福感。其次還利于教師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設計自己的教學目標藍圖。對教師與人友好相處有較大幫助,能幫助其與同事、上級領導、學生家長還包括自身家庭等形成和諧相處氛圍。
二、影響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會因素
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形成了各種各樣文化渠道,網絡多媒體和電視傳媒以及報紙等多渠道方式的沖擊,學生知識內容可以從多方面吸取,從而日益削弱教師知識傳播的權威性,導致教師產生較大的職業(yè)危機感。還有教學的改革需要,很多地方都實施教師聘用制、擇優(yōu)錄取、競爭上崗等[2]。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要求難度較大,教師還要堅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得他們對職業(yè)產生較大的反差心理,付出諸多卻收入甚微,無法形成正比。
還有追求升學率的影響,面對教學環(huán)境的競爭壓力以及社會、家長對學生升學期望過高,用高升學率來吸引新生入學,學校就會將這份壓力全壓到教師身上,尤其是數學教師,數學是公認的難學科目,而職稱評定、評優(yōu)、年終獎等都與學生分數掛鉤,造成教師較大的心理壓力。
而且教師心理存在苦悶并難于排解是加重其心理疾病的根本原因。教師接觸較多的是學生和同事,而學生自然不是排解傾訴對象,同事由于任課不同也都有著不一樣的煩惱苦悶,也難于分擔和理解。教師缺乏相關的心理機構或是心理壓力釋放渠道,長期積累形成心病難治的現象。
2.職業(yè)因素
首先,教師職業(yè)本身就具備多重角色定位,對學生是負責代理人,對家庭是負責承擔人,對社會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是推動人,對家長、校方、同事是多方溝通的聯系人等多重身份,教師很難從中平衡他們之間的關系。平時之間沒有問題出現還好,一旦一方出現問題就會形成一種蝴蝶效應,長期的矛盾和沖突下,教師的心理健康勢必會受到很大影響。
其次,教師的工作壓力較大,備課內容較多。尤其是一個數學教師兼上各班級的課程,有的課程還不是同一個年級的,導致備課量增多。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內容時,還需要根據不同班級的數學水平、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分層教學、分層批改作業(yè)等行為,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導致工作量劇增,經常會是加班加點。
另外,這是一份隨時要學習進修、改革、提升的工作,是需要多種證書的崗位。課題研究、評職稱、論文等都要從工作時間中擠出來進修培訓考證。永遠無休止的工作學習,身體吃不消,心理也扛不住,久而久之就開始對教師職業(yè)產生了倦怠心理。很多教師認為這一職業(yè)是把人身體掏空的危險職業(yè),從而質疑教師職業(yè)的認可度,造成心理強烈反差的認可和不認可兩種聲音出現。
3.個人因素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因素。第一,人格因素,就是在同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個別教師因自身的性格特點導致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教師自己不能客觀認識自我和實現自我,容易產生心理偏差現象,從而怪罪命運、社會環(huán)境。第二,認知影響,教師對教師職業(yè)的認知還不夠充分,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上,想著付出就一定要與收入相符,對付出與回報、全局與部分、集體和個人等關系不夠明確,理念有較大出入,難免造成心理失衡現象。第三,自我調控能力差,遇到一些不順心事情就會容易產生悲觀心理,問天問地問父母為何不公,自身心理素質差導致內外壓力形成反比現象,從而造成嚴重心理健康問題。
4.家庭因素
很多教師也擁有自己的家庭,在家庭需求中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包括經濟收入壓力、子女教育壓力、夫妻關系壓力、長輩贍養(yǎng)問題的壓力等?,F在物價上漲較快,而教師的薪資卻相當微薄。其次,還有教師子女教育問題,教師依然是為人父母的心態(tài),對孩子存在較大的期望,投入較大的心血去培養(yǎng)自己的孩子。可能自己孩子還很叛逆而且學習成績不理想,導致很多家長或是周邊人員的議論,覺得作為教師自己的子女都管教不好,面子很過意不去。同時因為教師花了大量的精力在教學事業(yè)上,對子女管教方面做得不好,內心滿滿的愧疚感。另外,家庭中夫妻關系也是導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因素,在夫妻不和睦的情況下,礙于面子一直維持著夫妻關系,怕受到外界的非議。還因為現在很多是雙職工家庭,都忙于各自事業(yè),少顧及家庭問題是導致夫妻爭吵不休的導火索。除此之外,還有家庭中長輩贍養(yǎng)問題,工作壓力過大工作量多,家里長輩年紀較大,頻繁進出醫(yī)院所花費金錢和精力都是相當大的,尤其雙方都是雙獨家庭組合,多方面的家庭因素導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加劇。
三、保障教師心理健康的實施對策
1.從社會角度上進行改善
教師這一職業(yè)與我們社會發(fā)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教師職業(yè)能促進社會發(fā)展文明進步,反過來社會能促進教師隊伍的有效建設發(fā)展。所以,為了更好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社會各方部門應時刻關注教師的民生問題,給予教師更多的理解,社會的關系和幫助是教師求命繩索,能有效保障教師心理健康發(fā)展。
(1)社會要提高“尊師重教”意識
社會要從各方面重視“尊師重教”,強化人民群眾對教師職業(yè)的認識,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通過降低教師升學壓力和心理負荷,維護好教師的根本利益,使教師的薪資問題得到較大保障的同時,樹立教師工程形象。
(2)應逐步改革現行的教學評價
應多方進行教學改革,調整教學發(fā)展方向,不能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問題,還應多注重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把教學考證、家長評語、學生評語和領導同事等投票方式作為評優(yōu)評定來考核教師的教學質量,給教師更多的自信心和尊重。
(3)相關部門應設立心理疏導機構
相關的教育主管部門要關心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設立心理疏導機構,定期檢測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疏導教師心理,保障教師的心理健康。
(4)加強養(yǎng)老保障和子女教育問題
很多家庭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師的心理問題加劇,社會各部門應加強養(yǎng)老問題,做好老人醫(yī)療保障工作,提高退休金使老人能應付日常生活,完善社會養(yǎng)老機構設施等。子女教育問題上,社會應給予一定的幫助或是補貼,以解決教師家庭帶來的困擾,從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發(fā)展。
2.從學校角度上進行促進
首先,學校方面要多關注教師的一切問題,不僅是心理建設,還應關注教師的家庭、任教質量等方面,教師作為學校的奉獻者,學校要多關心、理解、尊重和信任教師。從教學環(huán)境上作出重大支持,從教學物質上給予幫助。其次,學校要樹立和諧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多鼓勵教學,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讓教師對學校產生較大的歸屬感,不斷提高教師的角色認知水平。
3.從教師角度上進行調整
教師要學會自行調整心態(tài),增強保健意識,多采用樂觀向上的態(tài)度對待人、事、物,心理健康是要靠自己維護,外界也是起促進作用。其次教師還應加強身體鍛煉,身心健康問題是相輔相成的,是密不可分的關系,通過鍛煉身體釋放部分壓力,達到身心舒展心情愉悅[3]。再次,教師還應學會悅納自己的職業(yè),對職業(yè)的認可是向上的動力,只有認可教師這一職業(yè),才更有精力融入未來教育發(fā)展和改革問題。另外,教師還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社會、學校、家長、同事、學生等多方的角度考慮,更客觀、公正、平和地對待每一件事情和每一個出現的問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打開自己的心扉融入集體中去。最后,教師還應學會自我調適,要學會微笑面對困難、接受困難、挑戰(zhàn)困難。并不是每個事情都是順順利利的,教師要多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戶外活動、集體活動等來舒緩緊張的神經。教師在不斷多思多想提高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加強自身心理健康建設,及時化解個人煩悶情緒,從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抵御防線。
綜上所述,解決教師的心理問題已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應引起各方人士的高度重視。只有這樣,我們的人民教師才能擔負起教書育人之責,才能為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重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祁潤平.論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2018.
[2]劉麗,田代福.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1(10):152.
[3]涂中遠.農村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及應對策略[J].今古傳奇(文化評論),2018.
作者簡介:馬慧芳,女,中學一級教師,從事中學數學教學,甘肅省白銀市,就職于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郭城驛鎮(zhèn)初級中學。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