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吉芳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也愈發(fā)受到更多教育界人士的關注。從道德與法治課堂案例教學法談起,分析闡述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案例教學
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來說,由于其學科本身與生活有著緊密聯(lián)系,因此可以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引用生活中的案例教學對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做一個遵紀守法、道德情操高尚的人。
一、案例分析,強化道德體驗
對初中學生的德育來說,最重要的一條途徑就是利用道德與法治教學,提升其道德素養(yǎng)。但現(xiàn)實問題是,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由于教材上的知識過于理論化和程序化,使學生找不到學習的樂趣,因此可以利用案例分析教學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強化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
以《生活需要法律》為例,在教授本節(jié)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對學生進行教學講解。這是因為,實際案例幾乎都來源于生活,因此會使學生產(chǎn)生較強的代入感,從而會自然而然地在案例中領悟到道德與法治的內涵。
比如,一個身邊的案例,小明家被盜了,但是家里并沒有貴重物品,因此也就沒什么損失。小明的媽媽打算不了了之。但是小明阻止了媽媽的做法,主動打110報了警。小明的想法是,雖然家里沒有損失,但是還是應該報警為警察提供線索,早日抓到入室行竊的不法分子,也是為社會的安寧提供一份保障。
二、分組討論,促進學生探究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內容的確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抽象的道德法律知識較難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也就更談不上進一步對這部分理論知識去認知分析和思考。因此,教師可以采取分組的模式,引導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論與實際案例進行組內討論,這是由于人屬于群居動物,而在組內對知識進行討論,會形成一種良好、熱烈、濃郁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這一氣氛中自發(fā)自覺地主動參與討論,從而在無形中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將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作為討論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組內討論,這種真實的案例分析,一來是會增加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二來也可以使學生在討論中碰觸出更多的思維火花和靈感,從而在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能力方面,無論是單獨的學生個體,還是整體學生部分,都會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以《開放互動的世界》為例,當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水平十分迅猛,5G、大數(shù)據(jù)、物聯(lián)網(wǎng)、區(qū)塊鏈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fā)展著,智慧城市、智慧地球、地球村的前景就在面前,世界的發(fā)展方式和格局相比傳統(tǒng)有了質的變化。因此,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作為討論主題,引導學生在組內說出自身對其的看法。接下來,由每組組長對組內的討論話題做出總結,并在班級內公開發(fā)言,最后由班主任將這些問題進行匯總,使學生學習的知識更具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分組討論中,無論是其他學生探討的話題,還是發(fā)表的想法,都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意識,同時也產(chǎn)生一種比學趕幫的濃郁的學習氛圍。
三、多元教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采取多元化教學的模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也就是說,不應僅以理論教授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傳授,當然完全的實例教學也容易產(chǎn)生一定的突兀感。因此,教師首先應教授學生理論知識,在這一前提下,再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對這類相關的案例進行分析,這種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清晰完善地對這一教學理論進行認知,從而有效地達到提升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以《情緒的控制與調整》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并在這一基礎上,結合實例對教材中的理論進行分析,實例的鮮明生動性,可以有效彌補理論層面上的枯燥,使學生全方位、立體化地對本知識點進行學習和掌握。
這是一個真實的案例,初中學生小明放學后,在校門口遇到一群流里流氣的社會小青年在校門口跟其他學生要錢,并且還搶學生用來學習的平板電腦。小明非常生氣,一時情緒失控,錯手將校外的社會青年打倒在地,并形成輕微腦震蕩。這件事雖然錯在對方,但小明先動了手,因此被校方進行了嚴格的批評教育。通過這次的“小明事件”,學生懂得了,再有類似的現(xiàn)象,一定要找學習教導處,或者直接打110報警,而并非是采取這種以暴制暴的手段解決問題,這只會破壞文明道德的風氣。通過這一具體案例,也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如何利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從而也更進一步提升了初中學生的道德法治素養(yǎng)。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利用具體案例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這樣會強化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理論的認知,不僅使學生知法懂法,同時也使學生成為一名文明禮貌的新時代中學生。
參考文獻:
[1]張永慶.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案例教學法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19(29):73-74.
[2]黃德信.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運用[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19(18):5.
[3]王玉瑾.案例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運用[J].才智,2019(8):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