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紹瓊
摘要:思維導圖的運用就是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聯系新舊知識,豐富學生已有的舊知識,將新的知識結構融進來,形成新的更寬廣的知識結構。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理解,以便將數學知識更完整地展現在學生眼前。然而,一些教師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按照教材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本文主要針對小學數學平面四邊形面積思維導圖的構建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平面圖形面積;思維導圖
引言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它從關鍵信息出發,根據信息之間的主次聯系,按照一定的層次結構將每個要點以直觀形象的圖標建立起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點及其內在聯系產生直觀的感受,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思維導圖的優勢,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理清學習思路,輕松掌握重點,高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歸納演繹能力,全面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是小學數學教育應該關注的重難點,也是我們新一代教師堅如磐石的使命。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是利用圖片和文字配合將知識劃分等級,以此來形成方便記憶的體系,人類的左腦和右腦分別具有不同的技能,雖然在思考問題時大腦是整體在運作的,但是左右腦也會呈現出領域的差別,左腦會偏向于嚴謹的邏輯,而右腦則是偏向于色彩等抽象事物的關注。所以思維導圖就利用圖片以及刺激視覺的色彩來連接關鍵知識點,為此大腦就會對此種連接做出記憶規律,以此達到長久的知識記憶,人們通過色彩和知識的結合能夠更加容易的進行系統學習。數學是邏輯嚴謹的學科,其主要學習內容結合了圖形、公式和數字等,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數學中可以很好的融合二者,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成績,還能夠培養學生邏輯和抽象的結合能力,提高想象力和對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力。
二、小學數學平面圖形面積思維導圖構建策略
(一)、利用思維導圖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一部分教師在復習課上并沒有對數學知識的整體結構進行梳理,也沒有對數學知識點的內在聯系進行深入的分析,僅要求學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此種方式,不但使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得不到進一步的提升,還會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教師必須要對數學教材的內容進行全面充分的了解,并且以復習課的實際教學要求為出發點,結合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而繪制思維導圖,基于此,將思維導圖作為實際的依據,使學生更加全面系統的復習和總結復雜的數學知識點。舉例來講,教師在進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點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將“正方形和長方形”作為思維導圖的起點,并且將兩種不同圖形的圖片展示到學生的面前,教師此時要采取引導的方式,詢問學生:“看到了這兩個圖片中的圖形,你們又想到了些什么呢?”進而使學生的探究興趣得以激發。與此同時,教師要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概念以及定義進行延伸,進而到特征、特點以及圖形驗證,使學生得到更為系統的復習,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那小朋友們知道,長方形、正方形、四邊形這三者的關系是怎樣的嗎?”,要求學生進行自行的歸納和總結,通過畫圖形的方式,對這三者的關系進行系統的總結,在此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方式,梳理和總結不同模塊的知識點?;诖?,不但可以使學生更加系統和全面的掌握數學知識,還能使學生的數學分析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二)、結合思維導圖的特點,優化數學解題結構
教師運用思維導圖對學生進行教育,可以將各個知識點關聯起來,其知識體系將會變得更加清晰。這樣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學生展開指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然而,涉及的知識點過多會不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總結,讓學生對知識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有效總結,優化學生的認知結構。例如,在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先讓學生試一試,如一塊平行四邊形的鋁皮,底是72cm,高比底長22cm,求這塊鋁皮的面積。小學生就會開始思考,要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要知道底和高。學生理解了這個概念后,教師就可讓其進行實際運算,在實踐中鞏固練習。例如,底是18米高是8米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學生就會計算18×10,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180平方米。然后,教師可以用PPT給同學展示一些四邊形的圖片,讓其口算。這樣通過反復練習,學生就會掌握一種規律,即四邊形的面積一般都是“底×高”。這樣,從認識圖形到圖形面積的計算,整個思維是流暢的,學生在邏輯思維的引導下,其記憶力會變得超好。
(三)、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
如果教師能結合教學實際,巧妙地將思維導圖引入課堂,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發散性的特點,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知識點的自主梳理,歸納演繹以及建構知識結構,使學生在注重協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個性特點,學會自主思考,主動學習。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以教師的主動作為和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要模式,而在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要經歷自主預習、獨立思考、歸納梳理、創意設計、動手實踐、互動交流、改進完善等環節,自主構建和思考各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系,變先前的被動接受為主動生成思維導圖,使學生成為具有自主創意和高昂熱情的學習個體,從而成功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增強自主學習興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為提升課堂實效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思維導圖教學法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了其自身的思維結構,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通過結合教材內容,對平行四邊形面積進行分類總結,幫助學生記憶,使其對零散知識進行系統化、結構化整理,幫助學生形成了關于平面圖形面積的思維網絡,提高了其記憶力和理解力。同時,這也構建了高效的數學課堂模式,給廣大數學教育從業者提供了諸多參考。
參考文獻:
[1]丁蘭蘭.基于思維導圖視野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3):162.
[2]常丹.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01):146-147.
[3]倪麗.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N].發展導報,2018-12-18(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