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知識的表征工具,其核心思想就是不單使用左右腦的詞語、數字等功能,同時也使用右腦的色彩、圖像、符號和空間的意識等,把思想用圖畫還有線條轉換為發現性的結構,進而把形象思維還有抽象思維有效地綜合起來,從而最大限度地喚起大腦的聯系和創造水平。就思維導圖作為授課工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做出探討,希望對有關人員有一定的幫助和啟發。
關鍵詞:思維導圖;數學思維;小學數學
思維導圖是目前數學授課中新的熱點,在小學數學的授課中科學地引入思維導圖對學生和老師還有總體數學課堂的順利施行有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本篇文章就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課中的運用與數學聯系授課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運用思維導圖提高數學復習課授課效率
新知識的引入需要創設情境,在復習課上引進思維導圖時也一樣可以創設授課情境。老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來營造一種真實有效的授課氣氛,進而讓學生融入情境,幫助學生從散落的數學知識中抽取最有效的信息,喚起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興趣。比如,在講授蘇教版三年級數學“長方形和正方形復習課”時,學生已經學習關于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有關知識,復習課主要是讓學生溫故知新,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把知識進行系統化、合理化的整理和總結,進而拓展思路,拓展出周長的概念。這時,老師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小白兔分別在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還有圓形的草地上跑步,同學們知道小白兔跑的路程分別是多少嗎?”由此引申出周長的概念。這時老師再讓學生回想之前學到了哪些知識點,幫助學生確定關鍵詞,并在黑板上畫出簡易的示范圖,這個圖不是讓學生作出完全一樣的思維導圖,而是要起到演示的作用,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然后,老師讓學生自己制作思維導圖,以便學生對之前的知識有整體的理解。在這基礎上,學生可以更有效地接受老師給其拓展的新知識,思維水平也得到了鍛煉與加強。
二、思維導圖在圖形和幾何中的運用
圖形和幾何的核心內容有:認識空間和平面基礎圖形,圖形的性質和分類還有度量;圖形的移動、旋轉、相似還有投影;平面圖形基礎性質的證明。比如,在探討蘇教版四年級下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課時,在探究其與正方形還有長方形的關系時,可畫出思維導圖來討論探究成果,這時學生就會從平行還有垂直的知識點著手,研究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梯形還有正方形的特征,并把有相同特性的圖形進行歸類,確立其從屬關系,最終畫出思維導圖。這個思維導圖的正確畫法就是從四邊形著手,第一層分成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四邊形也可以引申出比較特別的長方形,從而得出特殊的正方形。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學生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也可以通過回顧思維導圖迅速回憶在課堂上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簡潔的知識結構系統,并獲得深刻的記憶。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授課中的運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的學習期間,小學生因為年齡偏小并且自制力比較弱,把思維導圖合理地應用到數學概念授課的過程中不但可以吸引學生上課的專注力。還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樂趣使其自主地學習。比如,在講授蘇教版二年級下冊“長度單位”的知識點時,老師可以提問:該如何區分每個長度單位的概念?厘米、分米還有米之間的關系又是什么樣的呢?這時,老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向學生展現其之間的區別與關系。在概念授課中思維導圖的應用是層層深入、一步一步深入進行的。在這種授課的過程中,老師可以不斷地向學生提出疑問。進而指導學生自己去總結整理,達到提高學生水平的效果。比如,在講授蘇教版三年級數學“面積和面積單位”這一課時,指引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總結面積單位有哪些?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邊長要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如果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呢?學生在進行課下作業的練習中,經常發現不了不同類型習題間的關系與區別。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講解。從而進一步分析,讓學生反思并且總結,從而更容易地理解。老師可以在講解題型之前,用思維導圖把知識點串起來,舉出案例,進而加強學生的理解。
思維導圖是數學授課中一項重要方式,其不但可以讓復雜的問題簡潔化,還可以把抽象問題實體化,是老師授課與學生學習數學中的有力幫手。所以,老師要在平時的授課和探究中提升培養這種思想認知,讓學生領悟思維導圖在學習數學中的應用,切切實實地把思維導圖用到解題之中,授課中老師要著重對學生思維導圖的培育,在充分發掘課本有關內容的基礎之上,培養學生數形相結合的思想,讓學生真正會使用思維導圖來解答數學題。
參考文獻:
[1]束佩芳.借助思維導圖,提升數學思維:以蘇教版一年級小學數學教學為例[J].數學教學通訊,2019(34):40-41.
[2]連凡.利用思維導圖推進六與七年級數學教學的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3]沈萍.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9.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