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燕
摘 要:現階段雖然新課改正不斷深入課堂,但是大多數的課堂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和模式,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記憶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歷史學科是十分考驗記憶力的學科,而傳統教學又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興致不高,課后也不對所學知識加以復習,導致如今中學歷史學科的教育效率很低。為深化新課改,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對歷史學科的教育方式進行創新刻不容緩。
關鍵詞:歷史;有效策略;課堂教學
中學時代,學生學習的知識開始逐漸變得專業化,學生不僅要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還需要提高學習意識,并培養面對問題的應變能力。中學時期,學生已經開始逐漸培養世界觀、價值觀,歷史知識的攝入可以幫助學生正確了解相關歷史事件、意義、影響等,學生通過了解歷史可以了解到中國乃至世界的不斷變化。歷史學科中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大多數教師都會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加強記憶,這樣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才能快速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中學歷史課堂現狀
目前我國中學的歷史課堂,教師的專業性有待考查,專業性不夠的教師在課堂上并不能良好地將正確的學習方法教授給學生,反而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學習壓力,學生在這樣的條件下對歷史知識點只能一味地采用死記硬背的辦法,不能理解歷史事件或重要決策背后的深刻含義,把知識學死,既不能理解知識概念,又不能把握知識內涵,阻礙了學生提升自身歷史思維,培養歷史素養。中學階段歷史學科還沒發揮其作用,所以很多教師認為歷史學科不需要投入過多精力,加上教師的專業性不夠,直接影響了歷史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提升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對策
(一)豐富課堂內容,引用多媒體等新興元素
歷史課堂相較于化學、物理等這些學科較為枯燥,歷史沒有精彩的實驗現象,沒有稀奇的物質演變過程,只有固定的事件、發生時間這些不容許更改的文字敘述。所以教師應改變教學理念,采用新興的元素豐富課堂,首先就要讓學生對歷史學科提高興趣度,從而鼓勵學生關注歷史、學習歷史,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現當代科技發展飛速,多媒體早已經成為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輔助工具,新課改中也強調課堂必須配備多媒體。多媒體可以將音樂、圖像、聲音、動畫等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抽象化的文字敘述具象化,可以節選電影中相關歷史事件的部分,或與事件相關的音樂作品等,教師還可以通過故事形式講解事件中發生的趣事等,這些都可以帶動學生,讓學生對其產生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所以教師在此時將歷史知識講解出來,學生的記憶效果會更好。從教師角度,教師可以開拓思維,把格局放大,把握好課堂的度量,將知識與趣味融合在一起,做到既不偏離課堂主題又能帶動學生參與課堂,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科的樂趣。
(二)情境教學,增強學生的畫面感
情境教學已經成為課堂上非常受歡迎的教學方法了,很多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可以合理融入課堂,學生在中學階段仍處于對外物認知能力較差的階段,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點一邊培養學生的辨識能力和觀察能力,一邊增強學生的課堂代入感。教師可以根據社會時事結合課堂內容,讓學生了解時事后明白課本上的內容的深層含義。情境教學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產生共鳴,將自己投入情境中,此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投影等讓學生通過素材感受當時的氣氛,從而提升自身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三)利用規律,幫助學生理解歷史
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依賴課本內容,很多教師只采取課本上的內容,這樣的課堂十分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下降,更重要的是學生單從課本上很難抓住重點,學習過程中壓力很大,歷史又屬于知識點十分密集的學科,不對歷史學科進行創新很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任何事物都有發展規律,歷史學科也是一樣,教師可以將歷史的發展分成不同階段講解給學生,讓學生根據事件發展的規律進行記憶,避免死記硬背導致的知識死板,難以靈活運用的現象發生,讓學生深刻地了解歷史,從而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提高歷史教學效果。
總體來說,中學時期,學生已經進入培養知識專業性的階段,歷史學科對培養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學生的認知能力都有著很大的作用。制定合理的創新歷史學科教學方案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開拓學生思維,鞏固知識儲備,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接受歷史學科,大幅提升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艷.淺談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對策[J].赤子(上中旬),2015(23).
[2]張旅團.淺談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
[3]唐靜.關于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新校園(旬刊),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