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妮
摘 要:素質教育深入推進,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多要求,教師應當積極轉變職責理念,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從而提升學習質量。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成的因素較多,教師應當靈活運用現代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促進小學數學深入改革。
關鍵詞:自主學習策略;小學數學;教學;運用
新課改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優化教學方式,切實提升學生主體地位,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快速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推動學生全面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的必備素質,對其終身學習意識培養有著現實意義,教師應當積極營造開放性教學氛圍,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與思考探索,逐步強化自主創新與實踐能力等,讓學生學習到更多、更加實用的數學知識。
一、增強自主學習意識
自主學習意識是指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是促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策略的重要前提。自主學習意識對學習行為有導向作用,可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意義重大。
1.明確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引導,是學科總目標的細化分解,明確學習目標,能夠幫助學生快速完成學習計劃,從而增強學習信心,減少對數學學習的抵觸情緒[1]。
2.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與堅持自主學習的關鍵要素,更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決定性因素。興趣能夠集中學生注意力,活躍感官感知,帶動思維自然過渡,確保知識記憶更加深刻。教師應當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整合現代教育技術或創設生活化情境等,讓學生在和諧自由的氛圍中主動感知數學魅力與趣味性。教師應當靈活轉變組織者與引導者等角色,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創新,從而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如在“認識人民幣”教學中,教師可以營造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在小小商店游戲中分別擔任顧客與售貨員,促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入手,主動整合以往學過的加減法知識,完成活動任務,真正實現學中做與做中學,快速掌握所學知識內容,逐步強化自主學習意識。
二、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自主學習習慣是學生終身學習能力養成的重要前提,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更利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最終實現所學知識的學以致用與觸類旁通。
1.引導學生預習
預習教材內容與相關資料,能夠幫助學生減輕學習障礙與壓力,促使其輕松攻克教學重點難點,做好課堂學習準備。尤其是微課的引用,學生可以根據列出的提綱與重點內容展開自主學習,線上與教師或學生展開問題討論,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也可以在線上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2]。
2.培養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學生應當緊跟教師講課思路,做好課堂筆記,提高學習質量。教師應當巧設疑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與發言,尤其是在設置問題時,可以將題目背景向生活化靠攏,減少學生閱讀理解障礙,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如在“認識鐘表”教學中,教師利用“你的鐘面上有幾根針”等問題引導學生思維過渡,確保學生可以集中注意力,同時采用比較或畫畫等多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直觀認識數學概念,夯實學生理論學習基礎,實現思維與創新意識等漸進化發展,更利于學生理論實踐綜合能力的發展,從而促使其能夠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轉變學習策略。
3.小組協作
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思考、吸收和消化知識,甚至學生的疑問得不到及時解決,對后續數學知識學習產生了阻礙作用,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性逐漸降低。對此,教師應當注重學生主人翁意識的提升,積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讓學生將發現的問題與想法在組內分享,實現思維拓展,得出規律性結論,實現小組之間的優勢互補。教師可以靈活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通過分工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思維碰撞與頭腦風暴中掌握更多學習方法,實現取長補短與相互帶動。小組合作前的獨立思考過程尤為重要,唯有學會主動探索,才能確保學生在討論中能夠大膽質疑與糾正觀點,確保合作學習質量與團隊協作質量[3]。
4.層次化設置作業
為了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與知識基礎水平等,設置層次化的課后作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進步,唯有提升學生克服作業難度的積極性,才能在進步中形成良性循環。
學生自主學習策略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鼓勵。教師可以通過課前預習與游戲教學等方法,確保數學教學的豐富性與有效性,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減少自身觀點對學生思維拓展的限制,從而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習慣,逐步提升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杜建英.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探究[J].學周刊,2020(12):28-29.
[2]李明春.小學數學低年級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2):65.
[3]姚磊.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2):131-132.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