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霞
摘 要:高中階段,歷史是一門必修的科目。高一作為整個高中階段知識體系的基礎和入門,教師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和平板等移動設備的普及,使微課逐漸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使用微課為學生開展高一歷史課堂教學對于學生和教師都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微課;高一歷史;教學方案
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普及,使教師的授課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微時代的來臨,微課也應運而生。高一教師在進行歷史課的講授過程中,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學生的興趣,高一年級是為整個高中打基礎的階段,堅決不能在一開始就打壓了孩子的學習勁頭,教師應該想方設法豐富教學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全方面激起學生的興趣,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基礎。微課的運用基于激起學生興趣和填充碎片化時間,本文將圍繞微課在高一歷史中的應用展開探討。
一、拓寬學習范圍,開創新型授課模式
學生高一的學習是逐步了解自己愛好,尋找自己優勢科目和劣勢科目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愛上學習歷史,建立歷史學科的自信心,是每一位高一歷史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微課是指運用信息技術按照認知規律,重構知識,使觀看者能夠在碎片化的時間內掌握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在高中的課堂中以這種教學方式作為輔助手段是有重大意義的。首先,使用微課的教學形式能夠對課上的內容做一個補充;其次,通過這些簡短的課程為學生介紹一些有趣的歷史事件,在充實學生課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引起學生對于學習歷史的興趣。
開展微課有許多種形式,教師可以自己制作PPT然后伴隨著自己的講解以視頻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包含的內容可以是課程的簡短預習也可以是已學課程的復習,既督促了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能夠轉變呆板的教學模式。例如在進行人教版歷史必修一《祖國的統一大業》一課的講解時,我會把優秀影片中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場景添加到微課中,讓學生通過觀看這樣的場面引發對歷史事件的興趣,帶著這樣的好奇再展開課堂教學,能夠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效率。
二、利用碎片化時間,引發學生自主思考
高中的學生一般課業比較繁重,經常會花一天的時間來面對書本和黑板。老師和試卷的輪番轟炸通常會使學生覺得有些喘不過氣,如果這時教師準備了十分鐘以內的微課,那么就會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眾多書本中抽出身來,將注意力放在老師安排的簡短的課程當中。碎片化的時間保證了學生不會沉迷于電子設備太長的時間,也不會對課程產生厭煩的感覺,教師在設置微課時應該注重與屏幕前的學生互動,進行拋磚引玉式的發問,讓學生邊看邊思考。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會在微課的教學中增添一些動畫或者歷史紀錄片幫助同學了解課上涉及的知識或是對已學內容進行一個補充拓展。例如在開展人教版高一歷史第二單元《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的時候,我就會采取微課的形式給同學們展示一些古羅馬的神話故事,講述古羅馬曾經的輝煌以及沒落的過程,以達到對課程的引導作用和激趣作用。教師在運用微課進行授課時,可以在末尾發問:是什么導致了一個輝煌之極的帝國一步步走向衰敗?運用這種形式可以促使學生對歷史事件產生自己的思考,增強歷史學科素養。
三、樹立人文情懷,培養核心素養
學史以明智,鑒往而知來。學習歷史不僅僅是為了在高考中取得傲人的成績,更是為了通過了解歷史來樹立自身的為人,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懂得興亡的道理。運用微課開展歷史學習的過程中,要深刻貫徹這一教學理念,教師不能為了教而教,學生更不能為了學而學,要引導學生體會到蘊含在歷史課堂中的人類優秀精神,通過微課達到引導學生對歷史事件展開自主思考的目的。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會積極運用微課,在課前課后為學生準備一些有意義的內容,幫助學生通過歷史的學習規范自己的行為,提升自我素養。在人教版必修一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我會在講解歷史的前提下貫徹我們的偉大的民族精神,例如在講述到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階段的歷史時,我會把一些經典的歷史事件例如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等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通過優秀的影視劇目利用微課展現給學生,這既能緩解正式上課時時間不夠的問題,又能夠激發起學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來之不易的思考。歷史是一門人文性學科,無論以什么形式展開課堂教學,都不能與這一理念背道而馳。
總之,運用微課的形式開展高一歷史的學習是引領學生進入歷史的大門、掌握歷史知識的好方法,教師應該合理規劃微課的內容,使之短而精,用這種寓教于樂的形式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歷史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吳章春.高一歷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學策略的初探[A].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三)[C],2019:139-140.
[2]楊靜.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歷史微課設計研究[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2018.
[3]李敏.高中歷史微課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6.
編輯 喬彥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