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濤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應引入生活元素,轉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分析小學數學課堂引入生活元素的價值,探討數學課堂有效應用生活元素的措施。
關鍵詞:數學課堂;生活元素;小學
小學數學課堂合理利用生活元素,可增加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幅度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小學數學教師應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將生活元素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重視數學課堂導入
數學這門學科對小學生來說是有很大困難的,他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往往會感到吃力以及費勁,所以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都是很被動的,只去學習和鞏固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并不會主動進行深入思考和延伸,這大大阻礙了小學數學整體的發展。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要想更好地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導入式教學的重要性,這屬于最基本的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引起重視。然后再利用生活情境教學法,使整個課堂教學節奏更加舒緩、和諧,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其中而不顯得突兀,吸引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
比如在學習“垂直和平行”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如此引導學生:“大家在平時上學路上都會看到校門口紅綠燈的立桿吧,立桿之上是不是還有一道專門放置燈泡的橫梁?”學生都回道:“看到了,是有一個。”然后繼續引導:“哪位同學能夠告訴我它們之間,哪個屬于垂直的,哪個屬于平行的?”學生回答后,教師不要急于做出評判,而是拿出格尺認真為學生講解什么是平行、什么是垂直。如此,學生對該知識點的理解會更全面、記憶會更深刻。
二、創設相關生活情境
情境教學法在很多學科中都被教師普遍應用,它的特點就是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真實地去感受這些學科的知識,感受該學科和我們日常生活的聯系。創設情境的目的是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以及掌握學習內容,小學數學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應該在立足學生學習實際的基礎上,創設一些和他們生活很貼近的教學情境。數學知識來源于我們的生活,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巧設一些生活情境,讓小學生可以更加輕松自如地學習數學。那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該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做到對癥下藥。
比如說,教師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創設這樣的情境:“同學們,我們班一共有36個人,但是我們只有10個蘋果,我們要怎么樣把這些蘋果平均分給每一個人呢?”這時他們就會進行思考,一般來說就是用10÷36,得到的數就是每一個學生分得的蘋果數量,但學生發現這個數并不是整數,而是“幾分之幾”這種樣子的數字,教師這時候就可以引出分數這一概念。創設生活情境這一教學法不僅能夠讓學生都有效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更能幫他們加深記憶,鞏固教師所講的知識。
三、增強教學趣味性
想要有效地將生活案例運用到教學當中,教師最應該做的就是掌握教材內容,靈活分析運用教材,將其和生活聯系,這樣才能夠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數學這門學科雖然比其他學科較為抽象和復雜,可是其中很多知識還是充滿了趣味性的,教師在引入生活案例的基礎上,應該借助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該手段可以使得抽象難懂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空間和圖形”相關的知識,教師如果只是空洞地將教材中的概念講給小學生聽,那么他們很難真正理解這些知識,如果把這些靜態的圖形變得“鮮活”起來,那么學生就可以很直觀地理解。具體做法就是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以及創設動態的情境,有效發散小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進行大膽的想象,還應該把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數學圖形展現給他們看。
如果小學數學教師想要更好地將生活案例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可以采用導入的方式,那么導入教學法是什么呢?教師采用趣味性的開頭導入本節課所需要講述的內容,這樣的形式更能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有效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在導入這一環節,教師還需要注重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通過學生所感興趣的內容來導入課堂。比如,教師在給小學生講解“路程、速度和時間”相關的內容時,可以問他們在日常的生活中乘坐汽車或者公交車,有沒有注意車行駛速度是多少?時速又是多少?通過提出這些問題,教師就可以引入本節課所講解的內容,而且這些內容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也更容易引起小學生的共鳴。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案例給教學帶來的便利和積極影響,這一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數學學科的難度,激發小學生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師在引用生活案例的時候要密切結合教材內容,根據不同內容選取不同的案例,借此來提升小學生整體的數學水平,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靳永安.淺談生活元素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142.
[2]趙越.將生活元素引入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價值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2):178.
[3]沈延安.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生活的關聯應用實施及對策[J].內蒙古教育,2019(5):110-111.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