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優秀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長久發展的歷史、記憶,又是屬于獨一無二的寶藏。每個人對傳統文化都應該懷著一顆敬畏之心,愛護它、保護它、繼承它、發揚它。小學語文教育主要目的就是“教書育人”,引導小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個人的要求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而這些核心內容都與我國的傳統文化的主要思想息息相關。所以,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教育中,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人文素養
小學語文教育是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會傳遞出各種傳統文化價值理念,比如:勤勞、勇敢、尊老愛幼、保護環境、節約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唐詩宋詞的學習,也能接受古人的文化熏陶,領略祖國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這些都能為學生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引導,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基礎知識,也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一、加強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
目前,雖然小學語文教學已經和傳統文化相結合,但是在它們相互配合發展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及時注意改正。第一個方面就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只注重于文章內容的講解,雖然文章的主旨和傳統文化的理念相符合,但是老師通常總結出來就結束了,沒有更大范圍地擴展相關傳統文化的內容、由來等,導致學生只是知道了文章的主旨,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這樣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引導作用不明顯。第二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小學語文課堂的上課形式過于單一,課堂氣氛比較平淡,如果再碰到枯燥一點的內容,像學生比較抵觸的古詩詞,那么課堂的整體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非常不好。最后一點就是現代互聯網技術很發達,有很多以前傳統教學實現不了的課堂形式,現在都有條件可以達到,但是老師普遍沒有意識到多媒體的功能和作用,很少會借助互聯網技術來實現課堂的多元化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這些問題是現實存在的,雖然也不是大問題,但是也值得我們重視。
二、加強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1.擴展傳統文化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
很多的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選擇名人敘事散文、小說等,其中有關于地方性的民俗文化、抗戰精神、奉獻精神、樂于助人等很多美好的道德品質,包括一些詩歌也會反映出愛國精神或者是思想情懷。但是老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對一些民俗文化的講解,導致學生的人文底蘊普遍較差。小學的語文課本為學生提供了這么好的學習資源,我們就要將其好好地利用起來,比如:我們都熟識的《背影》,這是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關于親情的文章,通過對父親背影的描寫,來表達出父親的愛以及自己對父親的感慨和愛。親情是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東西,也是每一個人都要學會珍惜和感恩的東西,所以在學完這篇散文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探討,在自己身上發生的哪些事情,父母帶給自己的感動或者是自己對父母的感受,都可以自由交流,最后再引導學生學會關心父母、體諒父母。
2.開展多樣化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式
除了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傳遞一些傳統文化,還應使傳統文化的教育方式多樣起來。比如:在班會的時候,老師可以講解一些美好的道德品質,鼓勵學生多去幫助他人、不要隨地亂丟垃圾、節約糧食等,從理論上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有這樣的一個意識。也可以在一些傳統節假日的時候,給學生講解一些傳統節日的由來,采用小故事的形式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雷鋒日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向學生講一些雷鋒的故事,也可以讓學生主動去搜索一些關于雷鋒的小故事,分享給大家;除此之外,也可以在一些活動上鼓勵學生編排一些關于傳統文化的節目,這樣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教育方式,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人文素養。
3.利用多媒體做好校園文化建設
傳統文化畢竟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東西,可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東西會顯得晦澀難懂。所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將其與現代互聯網技術聯系起來,比如:前段時間大火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這部電影里邊,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非常經典的臺詞也都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不僅沒有令人抵觸,反而將傳統文化的美麗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深受人們的喜愛。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借鑒一些相關經驗,學會利用多媒體等技術將傳統文化轉變成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動畫、兒歌、音樂等,都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
在小學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升小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手段。盡管目前傳統文化教育的發展還面臨許多問題,但是只要我們有這種意識,將傳統文化宣傳發揚到底,豐富其發展形式,一定可以為老師所用,盡情彰顯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風采。
參考文獻:
[1]安萍芳.加強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150-151.
[2]李亞如.小學階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困境與出路[D].重慶:西南大學,2018.
[3]屠穎婷.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階段的傳承教育與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作者簡介:姚民賢(1970.9—),男,山東省濟南市人,本科,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西營鎮初級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