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萍
摘 要: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使得能力培養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的核心目標,針對學科教學構建一個圍繞興趣激發和能力培養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高中美術教學中鑒賞課具有培養學生審美和感受美術魅力的積極作用,鑒賞教學的有效開展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
新課程改革下學科核心素養作為學科教學的基本培養目標,高中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圖像識讀、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等多方面的內容,鑒賞課的有效教學是學生形成美術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高中美術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展新型的教學理念,認識到鑒賞課需要結合具體的美術作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感受和鑒別,構建一個基于和諧民主師生關系的互動教學課堂,培養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當然針對美術鑒賞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進行探究和優化設計,發展創新的教學模式逐步提升美術鑒賞課的教學效果。因此,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高效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美術鑒賞和審美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興趣,整合教學資源,優化鑒賞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一、積極創設鑒賞教學情境,引入信息技術設備
高中美術的鑒賞教學是集視覺和思維于一體的教學活動,利用多媒體設備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刺激學生的視覺,增強鑒賞教學效果。傳統的美術鑒賞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思考和感受,限制了學生美術審美能力的培養,多媒體具有生動立體的教學效果,應用于高中美術教學中具有積極的教學功能。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整合多媒體資源進行鑒賞教學,針對美術圖片、文字、影像和動畫內容進行綜合性的教學設計,創設一個充滿趣味和引導性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全身心投入鑒賞教學活動中。
例如,整合多媒體教學資源,搜集具體的美術鑒賞作品,運用趣味性的多媒體設備展開教學。像作品《清明上河圖》的鑒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查閱資料為學生呈現生動的圖畫,利用動畫演示的形式把靜態的《清明上河圖》變得生動形象,激發高中生的鑒賞興趣,結合圖畫中熙熙攘攘和熱鬧豐富的場面要求學生進行鑒賞和分析,實踐體驗式的教學情境有利于高中生感受作品描繪的場景,使得高中生融入作品,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二、創新課堂鑒賞教學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自主學習和自我探究是鑒賞教學培養的主要能力,針對高中美術鑒賞作品設計有效的引導教學活動可以推動學生的自主探究。教師作為美術鑒賞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發揮自己的引導功能,避免喧賓奪主,否則不利于高中生美術課堂教學主體地位的激發,主體意識的樹立能推動高中生融入課堂環節進行自我探究。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需要營造一個基于良好師生關系的互動教學氛圍,結合鑒賞作品設置難度合適的問題使學生有信心進行探究和得到自我觀念,展示環節中高中生可以有理有據地進行自我表達。
例如,結合具體的美術鑒賞教學內容,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形式,設計引導性的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像針對“具象藝術和抽象藝術”的鑒賞教學活動,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設計探究性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自主學習,發揮教師的指導功能。比如,劃分代表具象藝術和抽象藝術的小組對同一幅作品進行鑒賞,合理運用鑒賞技術從科學的角度進行鑒賞,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和交流,促進高中生美術素養的不斷提升和優化。
三、鑒賞教學設置有效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和發展的背景下,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需要構建以師生互動為主的教學模式,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思維深度。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目標是豐富高中美術的教學內容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創造藝術鑒賞的機會,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樹立。高中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意識的培養需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第一,問題設置具有針對性,互動是鑒賞教學的主要形式,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配置問題,有利于學生突破思維限制和培養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第二,問題設置要具有層次性,高中生的美術素養參差不齊,面對同一幅作品會有不同的個性化觀點,依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進行問題設置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
例如,在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經典畫作《蒙娜麗莎》鑒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依據學生能力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和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素養。像作品創作的背景是學生鑒賞的主要依據,結合達·芬奇的生平和畫作手法進行鑒賞,比如“達·芬奇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創作了這幅作品,有什么深刻的內涵?”高一級的問題為“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對達·芬奇是否產生了影響?”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
總而言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是重要的教學內容,發展新型高效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投身于課堂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重視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培養美術思維能力,寬松趣味的課堂氛圍能為鑒賞教學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