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新應
摘 要:保證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促進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步驟之一,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進步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在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師過于強調自己的教學地位,未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導致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并沒有達到新課程的標準。為此,以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為例,探析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實踐
受多年應試教育教學背景的影響,高中物理課堂始終圍繞如何提高物理成績展開,導致教師在課堂上過于關注學生的解題能力,進而忽視了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導致物理課堂缺乏教學活力,未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不僅如此,由于傳統物理教學形式的單一性,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被局限在統一模式下,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進步,有效地創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構建有效的高中物理課堂。
一、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積極的課堂導入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為了緊跟高中階段緊張的教學速度,教師會在教學時采取開門見山的方式。然而,由于高中階段緊湊的教學安排,大部分學生缺乏快速進入課堂學習狀態的能力,學生的腦海中往往會殘留上節課的思維習慣。因此,為了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課堂導入,引導學生快速調整物理學習狀態,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供良好的前提。
例如,在進行高中物理人教版關于“萬有引力”知識點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將學習注意力轉移到課堂學習中,我特意在物理課程開始前向學生播放了牛頓被樹上掉下的蘋果砸中腦袋的故事小短片。在小短片播放結束后,我挑選了一名學生回答“牛頓從這次實踐中發現了什么現象?”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這個問題顯然沒有什么難度。但是,通過一個簡單的小短片進行課堂導入,利用視頻對學生的沖擊力,有效地緩解了學生緊繃的學習狀態,為高效物理課堂教學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有效課堂教學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任務,它需要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共同配合才能實現。因此,教師需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適當地將課堂交到學生手上,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這一教學目標實現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物理學習實際接受能力出發進行教學,設置有效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刺激學生對物理學習的欲望,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高中物理“相互作用”教學實踐時,我結合學生對重力、彈力、摩擦力的學習情況開展了一次小組知識競賽,讓每個小組挑選一名學生到講臺上進行答題競賽。由于題目的設計都是根據學生的物理實際能力進行的,學生的答題積極性空前高漲。當然,為了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探究興趣,我還設置了一些具有難度的題目,這類題目需要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通過分析、探究才能得到答案。在學生相互探究問題答案時,我也會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物理思維指導,這對于學生物理學習思維的培養有著極其有效的幫助。這一系列的課堂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物理教學形式,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提升了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三、借助實驗教學提升學生物理實踐能力
有效的高中物理課堂不是將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幫助學生真正地理解物理知識,并提升學生的物理實際運用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進行實驗教學,利用實驗的科學性,幫助學生驗證物理知識的真實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點。同時,引導學生親自完成物理實驗,讓學生自行探究物理的魅力,還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物理學科素養,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進行高中物理“機械能守恒定律”知識點教學時,我結合下一章“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在班級進行了一次物理實驗教學。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物理實驗學習中,我特意邀請了一名學生成為我的實驗小助手,向其他學生演示實驗的操作過程。然后,我讓學生自己根據教學演示操作實驗,記錄實驗過程。對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物理實驗永遠比理論知識更加具有吸引力,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物理課堂的學習興趣。而學生在實驗時也會思考物理實驗原理,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與理解物理知識。
四、結語
有效的高中物理教學必然是需要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師需要結合課程教學內容,設置有趣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但是,教師不斷地提升自我教學水平,創新物理課堂教學形式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提升高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性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物理學習情況,不斷地完善自我,有效地為物理教學課堂注入活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促進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吳碧云.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下),2019(3).
[2]馬婧.淺析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A].2018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C],201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