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虎
摘 要:臨界生是指處于學習標準要求界限的學生。臨界生已經成為當前高中階段的一種重要學生類型,在開展高中課程的教學中,促進臨界生的轉化,提高臨界生對知識的認知效果,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從應用微課技術、利用思維導圖以及開展分層教學等策略為例,提高臨界生對知識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臨界生;高三化學;思維導圖;分層教學
在高中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促進臨界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提升,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到達理想學府,同時能夠提高臨界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如何在高三化學課程的教學中促進臨界生的轉化呢?
一、應用微課視頻,深化重點認知
微課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被一些教師所認可并廣泛地應用,所以,在對臨界生進行化學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進行重點知識的講解,讓臨界生利用課下的時間對相關的微視頻資料進行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還能強化理解,確保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這部分知識。
例如,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教育內容,也是高考中的基本知識點,強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認知,對于學生在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至關重要。而為了促使臨界生對這一知識點有深刻的認識,讓臨界生在原有的知識儲備基礎上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印象,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技術進行這部分內容的講授。在課下,教師將這部分內容以微課的方式進行解說,并采用畫外音的方式進行講解,使其成為學生的學習資源。同時,教師也應當結合臨界生對化學知識的注意力維持情況,對這一微課視頻的總體時長進行控制。在具體展開這一知識的講解前,教師將制作的微課發送給學生,并讓學生自主觀看,以便學生可以結合自身以往的化學知識學習經驗理解這部分內容。隨后,在課堂中,教師再為學生解答疑惑,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教師講解的雙重模式下完成對這部分重點知識的有效認知。
顯然,微課技術對于開展化學學科的施教工作具有積極的意義,在促進臨界生的轉變上,教師也應主動發揮微課技術的優勢,打造新穎的臨界生教育模式,從而提升臨界生轉變效果。
二、利用思維導圖,梳理化學框架
“思維導圖”是一種訓練學生思維的輔助工具,也是幫助學生梳理知識結構的有效工具之一。所以,在引導臨界生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基于化學知識點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從而讓學生在梳理思維導圖結構的過程中,逐步串聯不同化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提高對化學知識的認知效果。
為了提高學生對“硅及硅的化合物”等知識的認知效果,促進臨界生深化對這部分知識的記憶,教師讓學生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該部分知識的學習。在課堂中,教師讓學生從“硅及硅的化合物”的關鍵詞出發,延伸出“硅”“二氧化硅”等支路,之后,教師再讓學生對每一支路進行細化,如“硅”后延伸出“與氫氧化鈉反應”“硅與氫氟酸反應”的支路,使學生在完成思維導圖繪制的同時,串聯起不同知識之間的結構,從而加深對化學知識的記憶。同時,在臨界生進行“硅及硅的化合物”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中,也能夠意識到自己在哪些知識的認知上還存在問題,從而根據自己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
顯然,在引導臨界生進行化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讓臨界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查漏補缺,從而逐步提高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效果。
三、開展分層教學,促進針對提升
從多元智能理論中我們知道,學生都是相互獨立的存在,在知識的認知上存在自己獨有的特點,同時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學習背景也不相同,所以在面對相同的知識時,學生所呈現出的知識認知結果也不相同。因此,在對臨界生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也應意識到不同學生所面臨的問題也不相同,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差異性教學,從而促進臨界生提高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效果。
在對臨界生開展教學輔導工作前,教師先根據平時的上課經驗以及學生在測驗中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對臨界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分析,如有的學生對物質提純的方法掌握不好,有的學生是對常見去除雜質的方法掌握程度不佳,還有的學生在電解質部分知識認知上存在問題等,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不同進行差異性的教學策略安排,讓每一個臨界生都能夠針對自己的問題進行相應的學習,從而逐步解決自己在化學知識學習上的疑惑。可見,在對臨界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時,教師應根據每位臨界生的不同實際情況,借助分層教學的方式因材施教,從而逐步提高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效果。
在高三化學課堂中促進臨界生的轉化,提高臨界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效果是一個逐漸實現的過程。所以,教師可以基于臨界生的特點,結合高中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構建完整的對臨界生進行教學的策略,從而促進臨界生的轉化,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馬中大.如何針對高中臨界生采取合理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20):174.
[2]田琪.分層教學在高三化學“臨界生”轉化中的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4.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