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燕
摘 要: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數(shù)學思想的應用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中,分類討論思想的應用最為常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分類討論思想在數(shù)列、概率、函數(shù)等數(shù)學問題上,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開拓思路,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掌握分類討論思想對學生來說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以高中數(shù)學教學為出發(fā)點,簡單說明了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應用策略。
關鍵詞:分類討論思想;高中數(shù)學教學;應用
數(shù)學課程貫穿了整個高中階段,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以往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會比較關注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完全按照教材進行教學,從而忽略了對教學思想的應用,導致數(shù)學解題缺乏創(chuàng)新,過于死板。但是,新課程改革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用于高中數(shù)學教學。鑒于此,筆者認為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靈活運用數(shù)學教學思想,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而分類討論思想可以把數(shù)學問題分解成多個不同的小問題,通過對小問題的研究解決,從而解決整個數(shù)學問題。因此,教師要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善于應用這一數(shù)學思想。
一、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的原則
(一)整體的完整性
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在應用分類討論思想時應注意整體的完整性,即使在把數(shù)學問題進行分解后,也要保證所有小問題加起來能夠還原,并且不多不少。否則,分類討論思想就會產生一定的缺失。例如在分析立體幾何圖形時,首先可以把其分解成為點、線、面,把這三個要素作為立體幾何圖形的解題線索。其次,在此基礎上,再次分解成線與線之間的關系、點與點之間的關系、面與面之間的關系、線與點之間的關系、線與面之間的關系、點與面之間的關系。這樣一來,立體幾何圖形中的問題就會全部解決。
(二)分類各項的相斥性
在分類討論思想中,所分解出的小問題應相互排斥,且各個小問題之間沒有共融性,絕對不能產生一個內容同時存在于兩個問題中的情況。例如,在圓和線的關系中,若是分析其相交性,則必須運用相應的計算公式,而不能運用相離公式。這一分類原則要明確,不能讓相交與相離同時共存。
(三)分類層級的遞進性
針對數(shù)學問題應用分類討論思想時,應根據(jù)實際問題進行層次化分解。分解出小問題后,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分解,直到分解到不能分解為止。而每個小問題在分解之后又相互關聯(lián),存在明顯的遞進關系。同時,它們又同屬于一個大問題,即分類層次的遞進性。
二、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在基礎數(shù)學知識教學中應用分類討論思想
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材內容的講解上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而分類討論思想?yún)s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設計,一點一滴地教授給學生,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分類討論思想的內涵,進而發(fā)揮其積極作用。比如,在教學“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分類討論思想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首先,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圓和直線共有幾種位置關系,在得到學生的回答后,教師應繼續(xù)提問如何對圓與直線的關系進行判斷,引導學生自主把圓的方程x2+y2+Dx+Ey+F=0與直線方程Ax+By+C=0放在一起進行求解。或者是通過圓、圓的半徑、直線的距離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來判斷。最后,教師再帶領學生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對直線和圓所有可能發(fā)生的情況進行分類,展開細致討論。經過這樣的一番引導,學生會對分類討論思想產生更深層次的認識。
(二)在集中類型教學中加強分類討論思想的應用
分類討論思想除了在應用上有一定的原則性外,還會在一些特殊的題型中頻繁出現(xiàn)。對于這一點,教師要在教學中及時總結,把與分類討論思想相關的題型標記出來,并為學生進行細致講解,幫助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掌握得更加牢固。實際上,分類討論思想在三類題型中最為常見,分別是與三角形相關的題目、與數(shù)相關的計算題目、與圓的位置相關的題目。通過總結,教師要讓學生引起重視,并對這類型習題進行專項訓練。教師在訓練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細心,進行分類討論、細致分解,避免出現(xiàn)“漏解”的情況。
(三)在試題分析教學中明確分類討論思想
在檢驗學生對分類討論思想的掌握程度時,進行試題分析是最好的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把握好試題講解機會,向學生明確分類討論思想。在試題分析中,既可以鍛煉學生運用分類討論思想的解題能力,又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在解題中的誤區(qū),及時糾正,從而形成正確的分類討論思想。比如數(shù)學問題:“通過集合A1、A2,使A1∪A2=A的條件滿足,則必須把(A1,A2)看作A的分解,分析A共有多少分解方法?”首先,教師應讓學生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羅列出來,進行分析。其次,教師對學生在分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講解,糾正學生的錯誤之處。最后,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對分類討論思想進行明確,從而構建正確的解題思路。
參考文獻:
[1]謝星恩.關于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數(shù)學解題中的應用思考[J].學苑教育,2019(9):52.
[2]史雪梅.分類討論思想在高中數(shù)學解題中的應用[J].數(shù)學大世界(上旬),2018(2).
編輯 李 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