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高振
摘 要:沂蒙,以革命老區聞名。這個地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為革命、為新中國奉獻生命的英雄人物,最終孕育出崇高的沂蒙精神,繼續哺育后代,成為我國重要的精神財富。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沂蒙精神又被不斷地注入新的內涵,被激發出新的生命,并成為培養新時代好少年必備的目標,成為學校實踐課程的重點之一。試從沂蒙精神內涵入手,希望通過剖析沂蒙精神的培養方法,讓學生成為具有沂蒙精神的時代好少年。
關鍵詞:沂蒙精神;實踐課程;培養方法
沂蒙地區承載了很多革命歷史、英雄人物,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奮斗出如今的幸福生活,并留下了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是學習革命歷史、培育精神信仰、樹立人生價值觀的良好素材。如今,沂蒙精神走入課堂,成為時代好少年的精神素質,為學生人生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一、沂蒙精神的內涵
沂蒙是指山東境內以蒙山和沂水為地質坐標的地理區域,它是中華文明起源地之一,是華夏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地方,在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更因近代革命戰爭而成為英雄之地,成為與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地比肩的革命圣地,紅色文化。20世紀90年代,沂蒙精神被界定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幾代沂蒙人甚至山東人秉承著這個信念成為開拓創新、脫貧致富的領頭人。隨著時代的發展,沂蒙精神與時代相碰撞,迸發出激烈的火花,被賦予了時代的特色,豐富了其精神內涵。2013年,國家領導人在考察山東時,著重強調沂蒙精神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應大力弘揚。
這種精神的培養更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小學生抓起。只有從小樹立正確的觀念,對沂蒙精神形成正確的認知,才能指引學生在正確的人生方向上不斷前行,為祖國、為人民貢獻出應有之力。因此,在新時代,更應該將沂蒙精神的培養貫徹到小學生實踐課程當中,讓學生能夠形成深刻的體驗和了解,逐漸成為新時代的好少年。
二、培養沂蒙精神,做新時代好少年的方法
1.觸摸沂蒙故事,讓學生能感受沂蒙精神
沂蒙地區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和革命素材,關于革命的博物館也有很多,如王環宇紀念館、沂蒙紅色電影基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等,這些都可以成為學校開展實踐課程的地點,成為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學校可以和博物館進行聯合,邀請講解人員為學生講解沂蒙地區的先輩們為了這片土地,作出了多么偉大的貢獻,拋灑了多少汗水和鮮血,讓學生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換取代價,讓學生牢記歷史,懂得歷史,感受沂蒙精神的深刻內涵。在此過程中,學校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此類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感觸歷史的積極性,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學唱紅色歌曲,將沂蒙精神以音樂的形式灌輸給學生
沂蒙精神本身就是一種革命精神,是紅色文化。在沂蒙地區也產生了許多的紅色歌謠。有歌頌革命戰士的,有歌頌艱苦奮斗的,有歌頌改革開放的,其中以《沂蒙山小調》最為出名。其旋律優美、歌詞樸實無華、節奏感強,曲調高亢,唱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被學生學會。沂蒙精神以音樂的形式更能夠讓學生深刻感受,《沂蒙山小調》將抗戰時期沂蒙人民單純美好、熱烈奔放的性格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展露無遺。比較適合學生進行學習和演唱,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也會深入了解沂蒙精神,逐漸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3.觀看沂蒙電影,讓學生生出內心的感慨
除了學習紅色歌曲以外,還可以播放關于沂蒙地區的電影,學生能夠通過感官了解沂蒙精神的深刻內涵,從而有所觸動。如《沂蒙六姐妹》,此篇為山東省向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影片,用細膩的筆觸講述了孟良崮戰役前后,沂蒙山六姐妹身上所發生的真實故事,展現了殘酷的戰爭歷史背景下,沂蒙山人民面對祖國安危和民族大義時,表現出來的頑強的生命力和為祖國奉獻的高尚精神。讓學生從大的故事背景中,感受到每個小人物頑強不屈的一生,從內心生發出對革命烈士的敬仰和對每一個小人物命運的惋惜與感慨,從歷史中看到沂蒙精神在每個人物身上所閃耀出來的光芒,并內化到自己的內心,成為可供享用的精神財富。
4.開展沂蒙精神知識競賽,將沂蒙精神深入學生的內心
在接觸并感受完沂蒙精神之后,學校定期開展沂蒙精神知識競賽,鼓勵學生踴躍參加,可以將學生以年級、班級為單位進行分組,根據難易程度不同,設置不同的答題規則,有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讓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知識,將沂蒙精神更加深入地融入自己的頭腦中和身心中,使沂蒙精神內化為學生的精神內核,提高實踐課程的實效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各類實踐活動和實踐課程,深刻感觸到沂蒙精神的深刻內涵,并成為指引人生方向的精神財富。
沂蒙精神是我國重要的紅色文化之一,其蘊含著豐富的戰爭歷史和改革歷程,是人們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總結與升華。培養沂蒙精神,能夠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于學生未來的人生道路也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通過上述方法,希望能夠為培養學生沂蒙精神提供一些正確的方式方法,為培養新時代好少年不斷加油。
參考文獻:
[1]黃建國.新時代從沂蒙精神讀懂初心和使命[J].濟寧學院學報,2019,40(1):38-43.
[2]王蕾.沂蒙精神的體現及傳承[J].文化學刊,2018(12):157-159.
[3]劉占全,凌霄.沂蒙精神的主要形成機制及其時代價值:兼論沂蒙精神與以人民為中心的內在邏輯[J].公關世界,2018(21):32-37.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