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墨畫是中國極具特色的傳統藝術,將水墨元素融入平面設計,讓其煥發出新的生命力,有助于讓平面設計回歸本土化,創出一條自己的發展道路。
關鍵詞:水墨意境;平面設計;本土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陜西高校區域性特色藝術設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SGH17H220)中期成果。
近年來,國內部分平面設計從業者極力推崇西方化的視覺語言,對西方設計照抄照搬與背離中國本土化視覺設計的缺失現象比較突出。這種單純的形式模仿無異于東施效顰,任何華麗的形式都無法掩蓋思想內容的蒼白[1]。這種從形式上盲目地照搬只會逐漸失去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缺少文化的根基,最終將失去設計應有的民族性和傳統性,以及設計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中國水墨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其畫面布局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以及以一當十,以少勝多的思想理念,能夠產生妙手偶得與渾然天成的視覺效果。創作中運用構圖上的點、線、面以及黑白、剛柔的對比、具有節奏感與韻律感。設計創作可以而且應該從中國傳統水墨繪畫藝術中汲取設計元素。
一、水墨意境融入平面設計的意義
“意境”在中國山水畫中被稱為“畫之靈魂”。可見其在中國畫中的重要性,它能夠發人深思、使受眾產生思想共鳴。例如被稱為“馬一角、夏半邊”的南宋山水畫家馬遠和夏圭,擅長以邊角之景捕捉自然界中最精美的部分,往往從以小觀大,以虛擬實,以意造境獲得“筆有盡而意無窮”的意趣[2]。水墨畫以意為創作本源,追求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不停留在對物象客觀的描摩上。“意”,來之于畫家主觀的思想感情;“境”,是藝術家對現實物象的客觀反映。畫家的主觀情感和客觀物象間的相互交融、轉化與升華,由此產生情景交融的作品。現代設計是一種表現性很強的藝術形式,很有必要從水墨意境中汲取創作營養[3],使設計作品激發受眾的想象,達到對作品意境的領悟。
水墨作為我國傳統繪畫形式之一,具有破墨、潑墨、積墨等表現手法、干濕濃焦等墨色變化[4]。水墨畫豐富的視覺藝術形式,可為設計提供極具中國特色的設計元素和設計語言,是現代設計創作可借鑒的巨大資源寶庫。近年來,一批國內設計師開始著力從傳統筆墨中發掘創作靈感,呈現蓬勃生機。宣紙的滲透性,使中國畫水墨的不規則性和隨機性與設計的精致構成相結合,在作品中融為一體,較好地體現出作品的傳統性與現代性。
水墨作為設計作品的表現形式之一,是設計創作的文化資源。平面設計通過運用民族特征的表現方式和手法,把傳統審美與當代設計結合起來,豐富了設計的文化內涵。水墨語言具有一定隨意性和偶然性,能使藝術作品表現出自然、純樸的韻味。
藝術作品的自然、親和表現形式能夠給人無限遐想,產生強烈的感染力。水墨藝術形式通過排列組合,在設計作品中能夠產生優美的旋律與節奏。
二、平面設計的本土化體現
水墨作為一種中國元素符號融入設計,能夠體現中國本土文化的風格,而水墨設計是介于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藝術形式,需要尋找平衡,一方面要保留民族的本土性,同時又要表現具有現代藝術的設計語言。
水墨畫不僅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而且也體現了這種藝術與西方藝術相對的獨立性,這正是中國傳統民族藝術的魅力所在。水墨畫與西畫有不同的藝術形態,西畫注重對客觀事物的真實性再現,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用光、色塑造立體感與質感;中國水墨畫則注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注重表現藝術家內在的精神世界,對事物的表現是寫意和抽象的。中國畫藝術家追求的審美意趣是通過詩書畫印表現出來,作品內涵豐富,意境深遠。總之,中國水墨畫展現內在含蓄的意境美,表現出意在畫外的筆墨韻味與情趣。中國水墨畫在與世界文化的溝通交流中,將走向更高層次的融合,并在世界文化中找到自己生存發展空間和未來走向。
著名香港設計教育家靳埭強很好地表現了中國水墨藝術的精髓,將中國元素運用及中國設計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比如:1995年“文字的感情”招貼系列設計,將筆、紙、硯、墨等圖像——融入到了“山、水、風、云”四個字之中,背景用書法字體,象征著一種瀟灑不羈的自然,而“筆、墨、紙、硯”則象征著內涵豐厚的傳統文化。水墨韻味與設計精巧相映成趣,傳統性與現代性相互交融,這兩種元素的展示體現了無限的精彩[5]。
2008年北京申奧標志是陳少華先生設計的優秀典型作品,標志運用中國元素展示手法,成功體現了五星、五環、中國結、太極拳等思想內涵,與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結”神似。作品藝術形式獨特,內涵豐富,使讀者產生深深的共鳴。這正如國畫大師齊白石所言:“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以“人”、“京”二字為造型元素,體現出具有中國元素的特有設計風格,將中國形象表現及對奧林匹克的莊嚴承諾完美呈現[6]。
三、本土化是中國設計發展的趨勢
水墨畫作為中國優秀傳統藝術形式之一,也是最具個性的中國傳統藝術樣式,展示了中國幾千年文化積淀的審美情趣,它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以及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對豐富中國當代設計作品內涵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國當代設計要在國際設計之林中立足,應該走一條中國民族風格的道路,而不能僅滿足于對西方藝術形式的簡單模仿,使設計畫面華而不實、思想內容空洞蒼白。
中國設計要彰顯中國傳統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借鑒繼承,不是僅停留在藝術形式的簡單運用,更要體現對中國傳統美學精神的繼承。在中國無論是道家的世界觀,還是儒家的道德法則,都有自己相應的表現符號,以使美術作品能折射出自己的影子。設計師對傳統的繼承就是要把代表民族精神的符號從中提煉出來,變成自己的設計語言,展示給廣大受眾[7]。
中國平面設計要在國際上展示中國特色,必須吸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21世紀是世界文化的多元時代,現代社會的快速節奏,地球村的縮小,以及世界一體化的影響已成趨勢,因此,中國平面設計只有繼承民族傳統藝術,走民族化發展道路,才會在世界平面設計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給世界文化增添一份光彩。因此,水墨畫元素不可避免地會加入到平面設計之中,并且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族個性加入彰顯出對平面設計積極的影響。設計要走國際化道路,必須依靠民族傳統加上現代意識[8]。學習傳統而不拘泥于傳統,基于傳統而不沉溺于傳統,這樣的設計理念才是正確的方向和道路。
面對“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我國的平面設計只有用民族化的設計語言來表達民族傳統精神,讓民族元素與現代設計成功結合,形成中國設計風格,才能使我國平面設計既具有“民族個性”又具有“時代個性”,這才是設計本土化的精髓所在。
參考文獻:
[1]陸少游.平面設計的現代性與民族性[J].裝飾.2003(6):6.
[2]方浩.傳統藝術理念在現代設計中的延伸[J].裝飾.2003,(12):25.
[3]周旭,余永海,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北京:知識出版社,2002,194.
[4]王豫湘,水墨釋義[J].裝飾.2006(8):39.
[5]陳龍,淺談平面設計中的中國傳統元素[J].現代商業,2008(11).
[6]祝恒.“中國化”招貼設計研究[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9(5).
[7]陸少游.平面設計的現代性與民族性[J].裝飾.2003(6):7.
[8]周小甌、周筱馨,在傳統中探尋本土設計[J].裝飾.2005(11):17.
作者簡介:馬玉山,西安文理學院教授,從事藝術設計、陶瓷、攝影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