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金銘

摘 要:我國經濟正處于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關鍵期,人才成為各地區產業轉型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山東省經濟長期持續增長,成為我國經濟大省,然而近年來人口機械數量卻呈現負增長現象,與其他經濟強省相比,對人才吸引力較弱,人才流出現象嚴重。本文在對比山東、江蘇兩地影響人才流動的多種因素后,分析發現區域文化是影響兩地人才流動的重要原因,并分析了區域文化通過地區創新能力、組織內晉升制度、個人發展前景等多種影響機制對人才流動產生的影響,并提出相關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人才流動? 區域文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8(b)--03
作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強省,山東省經濟長期持續增長,然而數據顯示,山東省近年來經濟增速緩慢。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的關鍵期,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經濟更好更快發展的關鍵因素。人才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而山東省人才流失現象較為嚴重,這為山東省產業的成功轉型帶來一定困難。人才的持續凈流失表明山東省需要在人才政策制訂和人才發展環境等方面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科學育才,有力引才,全力留才,從而使地區創新力持續增強,產業更好更快完成轉型升級,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1 山東省區域文化的特點
區域文化是特定地域中由于歷史的發展與時間的變遷所積累下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1]作為一種物質財富,區域文化會對民間文化產業產生作用,而作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區域文化不僅會對該區域內人的行為方式產生作用,也會對區域內的企業文化產生一定影響。山東省的區域文化代表是齊魯文化,其主導思想是儒家思想,主要包括以人為本,以仁為核心,以孝為先,以和為貴,中庸之道、三綱五常等思想。這些思想文化以一種無形的方式全方位的作用于山東省內個人,企業和社會,發揮著強大的力量。
2 山東省人才流動現狀
2.1 外流傾向明顯,形成教育外溢現象
在我國,長三角地區由于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經濟環境,在人才的培養、吸引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受地緣社會關系影響,很多長三角地區考生高考后就近升學,同時很多其他地區的考生也會受收益的驅動向長三角地區流動。在這兩種因素共同作用下,長三角地區形成了人才流動的良性循環,高技能人才的儲備量長期處于較為充足穩定的狀態。與之相比,山東地區作為擁有眾多高校的教育大省,每年培養出大量優秀人才卻因地理位置、區域文化及缺少人才政策等因素難以留住人才,從而表現出人才貢獻力高但相對吸引力不足的態勢。
2.2 高水平人才流出嚴重,影響科技創新能力
以山東半島幾家企業人才流失情況為例,青島軟件園內年度人員流失率約為25%~35%,濟南高新區約為26%~33%,威海高新區內約為22%~29%,而人才的流出不僅給組織造成人才的短缺,核心人力資源的流失,人力成本的損失,不利于企業的穩定發展,還會影響該地區勞動力市場秩序,影響社會穩定,嚴重制約地區的創新轉型能力。
3 人才流動的影響因素
3.1 就業機會
就業機會是影響人才流動的重要因素,然而以高技能人才為例,我們認為就業機會并不是導致山東省人才流出的主要原因。伴隨經濟的快速增長,山東省高技能人才總量快速增長。2012年山東省高技能人才總量為165.7萬,到2016年山東省高技能人才總量為268.7萬,年均增長15.5%。但從市場對高技能人才的供求關系來看,山東省高技能人才數量還嚴重不足。同時,2012—2016年山東省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數量平均在25萬,而江蘇省均在30萬人以上;2016年山東萬名勞動者中高技能人才數僅為江蘇的56%,差距較大[2]。同時由于第三產業的高速發展,現階段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山東省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存在大量缺口,高技能人才就業機會充足,因而就業機會少并不是影響山東高技能人才數量的主要原因。
3.2 高校教育
學校作為人才成長的搖籃,在區域內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與吸引上發揮著不可磨滅的作用。而地區內高考考生數量與高校數量又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區域內高技能人才的數量與質量。人才貢獻力指數結果表明,擁有更多高考考生的省份貢獻力更強。山東作為我國高考大省,在人才貢獻方面屬于第一梯隊;而江蘇省考生數量少于山東且在高校資源方面略差于第一梯隊,因此人才供應能力稍低。然而與人才貢獻力不同,在人才吸引力方面,山東、江蘇均屬于第三梯隊[3]。由此我們可以推斷,高校教育及培養的人才數量并不是影響山東地區人才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
4 山東省區域文化對人才流動的影響機制
4.1 地區創新能力
長期以來,儒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中處于正統地位,這種思想在山東人的觀念中長期根存,對山東地區產生了長久而深遠的影響。與擁有開放創新型文化的東南沿海一帶相比,山東省因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而常常對其他文化有一種低估甚至抵制的狀態。這種思想作用于企業層面表現為很多山東企業容易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對新觀點、新知識缺乏敏銳性,對待產業轉型的意識較為薄弱,因而第三產業發展不如沿海地區迅速,科技人才流入相較于江蘇等地也缺少很多。根據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8》顯示,山東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值為65.7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69.3%),而江蘇數值則為77.13%,位列全國第五位,科技意識指數中山東省為46.77%,同樣低于江蘇省76.36%。而一個地區的創新能力會嚴重影響地區對人才的吸引情況,正如報告的二級指標中科技人力資源指數所顯示,山東省該指數為81.3%,遠低于江蘇省99.2%,因此可以推斷山東省區域文化通過影響其創新能力而影響了其人才流動情況。
4.2 組織內晉升機制
在“官本位”的文化背景下,中國職場文化長期受等級觀念的影響,晉升甚至超越了工資待遇等因素,成為很多人職業生涯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組織內部晉升制度也是影響員工滿意度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員工認為組織內部的晉升制度不利于自己的職業發展,很有可能表現出對組織文化的低認同,從而難以很好地與其他員工配合,難以高效完成工作,難以滿足客戶需求,長久的影響可能導致員工在組織間甚至區域間的流動。而與其他省份相比,山東傳統文化中“三綱五常”倫理思想和等級森嚴的制度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地區內官僚主義的形成。“官本位”的文化意識深深地影響著山東人民,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還是企業中高度集權化,上級的絕對權威與對下級的絕對支配,山東社會處處彰顯著“官本位”文化的存在。在人們心中,“唯上”是下級最安全、最能得到賞識的行為準則,企業員工普遍缺乏權利意識與斗爭精神。這種“官本位”意識和“官場習氣”使很多山東省內組織在選拔提升人才方面重資歷,輕能力,員工工資獎金的分配、提拔任免調動等都由上級直接決定,晉升制度模糊化。這種模糊化的晉升制度使員工不能清晰預測晉升結果,不能明確未來的職業發展空間,進而給員工造成不滿情緒,從而產生離開組織想法,這種晉升制度的模糊化在行為的表現上就是許多人才從組織內部甚至從整個省份內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