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化
(河南省中醫(yī)院藥學部,河南 鄭州)
我國中草藥有十分悠久的利用歷史,在《本草綱目》中,對各種中藥材的藥效、功能、主治登記進行了明確記載,同時還記錄了中草藥的貯藏、保管方式[1]。新時期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中草藥的貯藏、保管技術也較之以往有了極大提高,在實際中,為了更好的開展中草藥貯藏、保管活動,就需要結合其特定性質,采取科學的方式進行。
收集我院關于中草藥管理的資料,統(tǒng)計分析中草藥歷年貯藏、保管的全部數(shù)據(jù)。
科學貯藏及保管:(1)選擇適宜貯藏地點,一般情況下,中草藥的貯藏應該選擇在濕度適宜、空氣流通好、干燥、不存在鼠害的貯藏室。在實際中,可以選擇建筑物的第三、四層為中草藥貯藏室。(2)貯藏準備工作,首先要對中草藥進行干燥處理,盡可能的將中草藥的水分控制到10%左右,然后將干燥處理后的中草藥放進貯藏室中實施保存。對于貯藏室的濕度,要維持在60%左右,溫度則需要控制到5℃-15℃[2]。(3)選擇適宜貯藏容器,要結合中草藥的不同性質、品質,選擇不同的容器進行貯藏,如木質藥柜、密封缸壇、帶蓋瓷缸等,對于木質容器,與密封容器相比較,其具有良好的散熱效果、通風效果,因此,不適宜用密封容器保存的中草藥可以選用木質容器進行保管,如花類中草藥。(4)采取科學技術實施保管,對于中草藥,很容易發(fā)生變色、霉變等情況,所以要注重利用科學技術進行中藥材保管、貯藏,避免出現(xiàn)中藥材變質的情況。在實際中,可以結合中草藥的性質,進行相應的輔助保管,如利用氣體滅菌技術、防霉技術等確保中草藥不會出現(xiàn)變質。
干燥,中藥材在進入貯藏室實施保管時,需要先對中草藥開展干燥處理,然后再將其裝入特定的容器中,存放到貯藏室中實施保管[3]。在實際中,中草藥干燥的方法有很多,如去汁干燥、自然晾干、設備烘干等,要結合不同中草藥的性質,采取不同的干燥方法。對于根莖類中草藥,其可以采取自然陽光曬干法實施干燥,將中草藥放在陽光下進行暴曬,將藥材中的水分充分蒸發(fā)出來;如果中草藥不能放在陽光下暴曬,則選擇自然晾干法實施干燥,將藥物放在通風效果比較好的地方,實施自然晾干,借助流動空氣將藥物中的水分帶走。對于多汁肉質中草藥,其無法在陽光直接曬干,所以這類中草藥要選擇去汁干燥,將中草藥煮沸,然后在進行晾干。對于無法借助自然環(huán)境進行干燥的中草藥,則可以采取烘箱、干燥箱、火爐等方式進行烘干,在烘干中草藥時,需要控制好溫度,因為溫度過低難以保持干燥效果,但是溫度過高,則容易影響到中草藥的治療效果。
養(yǎng)護,基于中藥在貯藏時會出現(xiàn)變化,所以單純的做好貯存工作是不行的,海英做好相應的養(yǎng)護工作。其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4]:(1)科學養(yǎng)護,根據(jù)中藥材的性質對其進行相應的養(yǎng)護,如在中草藥貯藏容器中放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或是降低氧氣含量,進而避免中草藥出現(xiàn)蟲蛀和氧化等現(xiàn)象。(2)貴重藥材的養(yǎng)護,對于麝香和冰片等貴重中藥材進行貯藏的時候,應該由專門工作人員對其進行貯藏保管和防護。(3)劇毒中草藥的養(yǎng)護,除了上述的方法,還應該專柜貯藏,同時對其上鎖。(4)易燃中草藥養(yǎng)護,工作人員應該將這一類藥材遠離電源和火源等,時刻觀察儲藏室的溫度和濕度等。
特殊、貴重類藥材保管及貯藏,對于特殊類、貴重類藥材,如珍珠、人參、鹿茸等,在貯藏保管上,應該采取傳統(tǒng)貯藏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相互結合的保存方式。鹿茸容易發(fā)生蟲蛀、變色等情況,特別是處于鋸口位置,很容易出現(xiàn)蟲蛀;細辛具有相應的防蟲、抑菌作用,因此可以將細辛末調成糊狀,然后涂抹在鋸口位置,烘干后利用布將其外部纏好,與冰片、樟腦一起放在陰涼處貯藏。對于人參、三七等容易變色、霉變的藥材,可以用紙將其包好,然后放在瓷缸中,并放入2-3倍白茅根,封好口置于通風干燥位置。
在中草藥貯藏、保管中,實施科學的方法,可以讓中草藥得到有效貯藏、保管,且解決了中草藥在保管期間出現(xiàn)的蟲蛀、發(fā)霉、變色、自燃等問題。
近年來,中草藥的臨床應用價值越來越高,中草藥的貯藏、保管對于其治療效果有很大影響。通過分析我院歷年的中草藥貯藏、保管方式,并分析實施科學貯藏及保管后中草藥的品質變化情況,發(fā)現(xiàn)在中草藥管理中,實施科學貯藏及保管方式,可以讓中草藥得到很好的保管,同時中草藥沒有出現(xiàn)變色、霉變、蟲蛀、自燃等情況。由此可見,在中草藥管理中,實施科學的貯藏、保管方式是十分重要的[5]。中藥材的貯藏、保管要以保護中草藥品質及療效為主,利用科學的管理方式、貯藏手段,可以全面提升中草藥的藥用價值。
在進行中草藥貯藏時,還需要定期對中草藥進行翻曬,要及時對貯藏室進行清潔,做好干燥、防蟲鼠等工作。結合中草藥的品質,給予其良好的貯藏、保管手段,對于花類中草藥,其容易出現(xiàn)變質、變色的情況,可以利用木質容器對其進行貯藏;對于具有芳香氣味的中草藥,需要采用密封的器具進行保存、貯藏,避免其出現(xiàn)氣味退散、降低藥效的現(xiàn)象;對于易燃、貴重、有毒的中藥材,需要安排專人進行保管、養(yǎng)護,以此確保這些中藥材的價值[6-7]。
中草藥貯藏過程中,霉菌寄生在植物體身上是引起中草藥受潮、霉變的主要原因,而霉變則會造成中草藥的霉爛,引起中藥材的有效成分浪費,這不僅會對醫(yī)院帶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還會對患者疾病治療帶來極大影響。由于霉菌種類比較多,并且生長繁殖很快,所以在中草藥貯藏及保管中,要注重對霉菌生長繁殖環(huán)境進行相應的控制,從而有效控制霉變。首先要注重溫度的控制,一般情況下霉菌生長繁殖在20-35℃,有的霉菌則會在10℃生長繁殖,而中草藥的最佳貯藏溫度是5-8℃,因此,在實際中要控制好中草藥的貯藏溫度。其次要注重濕度控制,霉菌生長繁殖的濕度大多在75%以上,對此可以將中草藥庫房濕度控制到75%以下。此外,還需要注重保持中草藥庫房的空氣流通,干燥,防范中草藥受潮。
蟲蛀是引起中草藥損失最為嚴重的一種現(xiàn)象,而引起蟲害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藥材在采集時已經(jīng)帶有蟲卵,導致中草藥貯藏保管期間出現(xiàn)了蟲蛀。一般情況下,蟲蛀會發(fā)生在4-9月份,醫(yī)院在進行中草藥保管時,可以通過氯化苦、磷化鋁等熏蒸殺蟲,然后在對藥材進行密封貯藏,以此提高醫(yī)院的經(jīng)濟效益。
由于中草藥有一部分需要植物果實入藥,如杏仁、桃仁等,在溫度、存貯時間的影響下,很容易造成核內油脂滲透到表面,而引起藥效下降的情況。對此,在實際中,必須對容易泛油的中草藥進行雙層無毒袋密封包裝,同時還可以將干燥劑放入袋中。植物的花、葉等是容易變色的中草藥,其蘊含的色素、葉綠色等容易在溫度、空氣、濕度等因素影響下,出現(xiàn)色澤變化的情況,所以要通過保持低溫、通風、陰涼干燥等方式來確保中藥材原有的色澤。
此外,在中藥草貯藏及保管中,還有一部分中草藥容易出現(xiàn)揮發(fā)、發(fā)油等情況,如茴香、降香、松香、砂仁、桂枝、木香等,這些中藥材中含有的易揮發(fā)、發(fā)油成分比較多,并且這些易揮發(fā)成分是藥物產(chǎn)生藥理作用的關鍵,如果不對其進行科學的保管,很容易引起串味、異味的現(xiàn)象,甚至會造成藥物失效。因此,在實際中,對這類易揮發(fā)、發(fā)油的中草藥進行保管時,應該注重單獨密封保管,并對存儲溫度、通風、濕度等進行嚴格控制。最后,由于中草藥保管人員本身的綜合素質會對其管理效果帶來直接影響,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醫(yī)院還應該特別注重對中草藥保管人員進行必要的管理、引導,要求其嚴格的按照相關制度開展中草藥管理、操作等活動,避免因人為因素而引起的中草藥管理不當,降低其治療效果的情況。
綜上所述,在中藥材貯藏、保管中,需要結合其藥材性質,選擇科學合理的方式,以此更好的發(fā)揮出中草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