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丙,龔必珍
(湖南工學院 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化工類專業是技術性、綜合性、通用性很強的專業。畢業生必須能夠把理論應用于實踐,具有較強的分析和解決專業問題的能力,具備工程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因此,化工類專業教育必須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要加強實踐性環節的教學改革。當今在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化工行業對應用型技術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需求重心已由專業化人才向應用型人才轉變[1-2]。因此,化工類專業實踐教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具有其他教學環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打破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構建適應化工行業的新需求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迫在眉睫[3-6],本文以湖南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為例,深入探討化工行業的新需求,將化工行業生產技術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通過整合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方法等多方面的探索,改革化工專業目前的實踐教學方式、方法,構建出應用技術類型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從而培養出在轉型發展背景下適應目前人才市場需求的、勇于探索創新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化工專業技術人才。
“應用技術型人才”如何才能培養出來?對照“應用技術型人才”的主要特征與核心品質,高等院校應具備如下基本條件:
第一,具有一定學術積淀和研究氛圍,既不是主要發展基礎研究或學術研究, 又不是就業技能培訓中心或崗前培訓班。
第二,價值取向重視應用,推崇運用理論解決行業前沿或生產一線實際問題;
培養過程重視實踐性,重視通過思維訓練或其他以學生為主體的訓練,重點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的能力。
第三,在外部環境方面與行業或地方聯系緊密,直接對應行業或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便于進行政、產、學、研結合。
從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來看,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國外的高校與行業企業都是知識和技能更新進步的來源,企業實訓成為人才培養的不可替代的環節,因此,產教融合、校企一體培養應用技術人才,早已不是一種新鮮理念,已經形成運作順暢的成熟體系。在德國的“雙元制”下,高校和企業是人才培養同一過程兩個互相借重的單元。澳大利亞55%的應用型大學高度重視“到行去的學習”。以斯威伯爾尼科技大學為例,學生3年的本科有1年在企業進行工作訓練,在實訓期間,學生由企業主管、學術導師和實訓協調員三方進行管理和指導,針對實際問題開展專業訓練,能夠較早培養更強的實際工作能力,也就是說,學校與企業實現了同時全面融合地培養人才。
從國內高校來看,國家正式提出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以來,針對工科類學生實踐教學改革方向的研究很多,其中針對化工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方向也有了較多的探討[7-11]。
如攀枝花學院唐酞峰教授認為,應用型本科教育就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實踐教學內容應體現特色、實踐教學運行應與理論課程分離、實踐教學質量應采取三級保障制度。清華大學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健[12]教授認為,在“卓越計劃”的標準下,要完善工程人才培養體系,實踐教學的改革是重中之重,要制定符合自身定位和社會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行業企業的技術專家應參與到高校的實踐教學改革。南昌大學盧琴芳[13]教授指出,地方高校化工專業要構建“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即集校內課堂實驗、校內仿真實訓、校內基地實訓與校外基地實踐為一體的化工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具有“內外結合,虛實結合、循序漸進”的特色,可走出一條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實踐教學路徑。東北林業大學王霆[14]教授強調,要依托實際,合理構建實踐教學體系,重視實習基地建設,畢業論文和科研的相結合,促進產學研轉化。北方民族大學續京[15]教授主張,通過基礎實驗、校內實訓平臺、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環節三方面來開展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育改革。
綜上所述,通過在培養方案中增加化工類企業的要求,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方法等,構建化工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對培養市場需求的應用技術型化工專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推廣價值。
在轉型發展背景下,湖南工學院化工類專業實行實踐教學改革,改革的關鍵在于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按照應用型人才的要求,化工類專業的學生必須加強實驗實踐和實訓。
湖南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工藝等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構建主要思路是:通過在傳統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基礎實驗課程中添加企業所需的生產操作、產品檢測技術等實驗內容;在專業核心課程的課程設計中有針對性地選取化工生產設備為設計內容,在生產實習和專業實習中以生產工藝的工藝計算和生產流程控制為內容,并借助學院已有的化工仿真實驗室的虛擬仿真平臺進行;在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環節以教師與企業合作的科研項目為課題。培養出適應目前人才市場需求的、勇于探索創新的、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級化工專業應用技術人才;在轉型發展背景下構建具有示范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應用型化工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實施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化工類實踐教學體系實施方案圖
在轉型發展背景下將化工類專業課程體系中的課程設計的內容與企業對接,將企業的工業設計要求編寫進行課程大綱,按企業的設計要求進行教學,結合企業實際進行教學,真正做到為企業服務。
具體措施:針對化工專業理論課程《化工原理》、《化工制圖》、《化工容器與設備》、《化工工藝設計與計算》等而開設的課程設計的題目可來源于化工類企業的生產線上的主要設備和生產工藝,并根據企業生產所需的相關專業知識進行設計,由企業老師進行指導,要求學生最后的設計由企業老師和專家進行討論,最終給予成績。
在轉型發展背景下將化工類專業的《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等各類理論課程的實驗內容進行創新,在設置實驗課程大綱時就以企業為服務對象,以解決企業工程實際問題為主體,設計出各類實驗內容,并且一定要按照行業標準進行操作,真正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以學生作為工程技術人員進行培養。在實驗課程的實驗內容應該圍繞企業生產需要而設定,比如企業原料與產品的檢測與控制的實驗內容。
實習教學體系進行創新,以解決企業工程實際問題為主體,將學生看成企業一名實習生進行實習教學。在實習教學中,從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專業實習,讓學生對企業的無知到企業的“準員工”進行培訓,而不是走馬觀花地在企業生產現場瀏覽式的參觀,要做到讓學生作為1名企業“熟練工”,讓學生無差別地勝任企業的工作,在就業時而不需要企業再次系統地培訓。
在轉型發展背景下,讓學生參與教師與企業的科研項目合作,主要包括教師與企業的橫向研究課題、技術攻關課題等,并以畢業論文(設計)的方式進行,培養市場需求的應用技術型化工專業人才。這項內容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過程,通過這種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礎。
具體措施:在專業教師與企業進行科研合作時,讓學生參與整個過程,帶著學生與企業進行各種技術合作。比如:企業的技術改造、專項課題、新生產線的引進與安裝、科技攻關課題的實施等,也就是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出企業的技術骨干的過程。具體環節體現在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和開放式創新式綜合實驗中實施。
綜上所述,在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國內的高校應積極借鑒國際和國內先進教育理念,結合本校化工類專業的定位與發展特色,科學制定人才培養目標,一定要將化工類企業生產技術的的要求,編入化工專業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并且在實踐教學中,要將企業的生產技術與要求融入專業理論課程的課程設計、實驗課程內容、各類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科學研究和創新實驗等教學環節,以滿足社會和市場經濟對各類化學化工方面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