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
【摘? 要】紅色文化資源是一個城市的文脈和最珍貴的精神財富。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弘揚和開發利用工作,在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發掘紅色文化資源內涵、強化教育功能發揮、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關鍵詞】紅色歷史文化;傳承;概說
引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論述的一脈相承。“全面”二字內涵豐富,既體現了鄉村振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又指向下一階段將往擴面提質方向發力。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振興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其中,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精神結晶,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我們應堅定傳承和發展紅色文化,充分發揮紅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
1.紅色歷史文化概說
顧名思義,紅色歷史文化就是突出“紅色”這個概念的。目前看來,學術界并沒有對“紅色歷史文化”[1]作相對確切的概括和定義,但是綜合各種學者的普遍性說法,通常認為紅色歷史文化至少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在中國革命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一系列偉大歷史精神及其歷史載體;其二是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時期所形成的一系列優秀歷史品格及其歷史載體。由此可以歸納為,紅色歷史文化是一種集結了相當多的歷史價值和歷史內涵的文化表現形式,是中國共產黨帶領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在共同經歷的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時期中不斷傳承下來的各種偉大歷史精神及其歷史載體的統稱[2]。紅色歷史文化的具體存在形式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面上,例如,愛國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舍生取義精神、密切聯系群眾精神、理想信念堅定精神、不怕流血犧牲精神等。可以說,所有這些紅色精神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升華,其不僅是具有鮮明時代特色,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夠與時俱進的體現時代的進步,不斷跟隨時代的腳步,不斷注入新的力量,它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它是時刻散發蓬勃朝氣的,它是時刻體現人性光輝的。
2.傳承紅色歷史文化的創新路徑
2.1講好紅色故事,感悟革命精神
紅色故事就是通過深刻道理打動聽眾、說服群眾、直抵人心。故事在講解和傳播中,紅色文化就活了起來。故事的講授往往是歷史事件的溯源、歷史背景的還原、人文精神的感召、人物情懷的探究。講好紅色故事,就是激發濃濃的愛國熱情、凝聚中國精神、培育民族精神。講好紅色故事,傳播形式也很重要。應選擇小切口,讓聽眾在故事中感動受教育。紅色故事不能虛構和虛假;真實了,鮮活的生命力就彰顯出來了。講好紅色故事,就要積累紅色文化。哈密的紅色故事很多,一匹軍功馬、一座西路軍紀念碑、幾句標語、遺址雕塑,都需要發現和挖掘,需要紅色文化的相關知識去引領,有利于使紅色資源產生集聚效應。圍繞紅色故事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有利于弘揚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聽眾、群眾接收渠道越來越多樣化,紅色故事是需要參與的;有時在參觀中感悟與思考,在宣誓中體驗和銘記、在聆聽中體會和領悟,在紅色故事的傳播中真正把紅色文化變成滋養心靈的舞臺、傳承信仰的精神高地和百姓身邊的理論大眾化學習示范平臺。潤物細無聲地講述紅色故事傳播紅色文化,有利于引導人們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聽黨話、跟黨走,永葆忠誠的決心;有利于保護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的創新實踐,同時也有利于更好地發揮教育功能。
2.2創新紅色文化傳播形式
從紅色文化發展的歷程來看,其過程具有極為鮮明的政治性色彩,宣傳與弘揚的方式大多是以布道式說教的形式呈現,受眾難免會產生審美疲勞,從而產生抵觸情緒。究其根源,在于紅色文化的普及方式上過于單一化,陷入了“你說我聽”的囹圄。實質上,我們并不缺乏紅色文化的受眾群體,問題在于如何將紅色文化轉化為受眾自覺的價值認同。我們可以試想,是否能夠將紅色文化與實體經濟產業實現相互融通?是否可以將紅色文化融入于商品與服務之中?例如,我們可以鼓勵商業投資者創建富有紅色氣息的主題餐廳,在櫥窗中陳列帶有歷史印記的紅色文物與文獻,讓服務人員統一穿著革命時期的裝束,使得用餐者能夠感受到厚重的紅色文化底蘊,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從宏觀的文化餐飲模式來看,也能形成品鑒紅色盛宴、觀摩紅色文物、追憶紅色往事的特色形式,從而激發實體企業的創新創造活力與商業競爭力。
2.3通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創新紅色歷史文化的傳承
現代社會,我們越來越多的發現文化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性,文化也不斷被視為國家核心競爭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若想讓文化的發展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就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的規律,打造出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品牌進行輸出。針對紅色歷史文化而言,也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創造出更多有特點、有影響力的紅色歷史文化產品。各地應當深入研究中國的近現代歷史、抗戰歷史等,鼓勵同這些史實相關的各種著作、刊物以及影視作品的創作,以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更好地傳承紅色歷史文化。
2.4依托紅色基因傳承,加強基層黨建引領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紅色文化是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創造的,具有鮮明的民族性、科學性、大眾性。傳承紅色基因,激活鄉村振興的各類資源要素,要打造鄉村治理新格局。一方面,要進一步健全理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工作體制,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條例,加強對重大問題的研究,及時解決遇到的困難,確保鄉村振興各方面工作扎實有序推進;另一方面,要持續加強對農村基層黨員領導干部的紅色文化教育,充分利用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和感召力,持續強化基層黨員領導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對于涉及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要拿出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讓農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贏得人民群眾的信賴與支持。
2.5積極搭建教育平臺,創新教育載體
豐富教育活動,努力推動紅色資源轉化為黨員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資源和青少年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資源,使紅色遺址和紅色場館成為全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設陣地,有效發揮了紅色文化資政育人的作用。大力推動紅色文化進學校、進課堂,促進紅色資源與學校思政課有機結合,打造了一批黨員干部喜聞樂見的“經典黨課”“經典培訓”。在清明、建黨、建軍、建國和烈士紀念日等重要節日,廣大黨員干部和學生走進革命舊址、紅色場館,開展參觀、瞻仰和祭掃活動,緬懷革命先烈,接受紅色洗禮,較好地發揮了紅色文化資源在弘揚革命精神、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結束語
傳承紅色歷史文化我們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依照市場的需求,合理地將紅色歷史文化進行再創造,使其呈現更加豐富多彩的特色內容、更加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更好為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務,更好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燕.新時代傳承紅色文化的必要性及其路徑選擇[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23(06):92-94.
[2]江峰,周慧敏.試論紅色文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視界[J].紅色文化學刊,2018(04):71-79+111.
[3]紀曉歷,戴振文.紅色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思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23):32-33.
[4]張楠楠.跨文化傳播下燕趙紅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3):66-67.
[5]趙遠蒙.紅色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路徑選擇[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8,31(06):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