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各學年段的閱讀量、閱讀能力及閱讀速度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我們可以借助部編版教材,采用主題閱讀的方法,課內激發閱讀興趣,課外養成閱讀習慣。同時,授之以漁:課內習得閱讀方法,課外有效運用閱讀方法技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內閱讀;課外閱讀;主題閱讀
一、導入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各學年段的閱讀量、閱讀能力及閱讀速度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我們小學語文教師該如何根據課標精神和教材的理念把課文學習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呢?這是一線教師在教學中苦苦鉆研的問題。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根據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以主題為核心組織教材,并適當拓展同一主題的課外閱讀,進行“主題閱讀教學”,可以較好地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主題閱讀教學中的主題,它的內涵是豐富的:可以是以人文主題為主題的閱讀,以文體為主題的閱讀,以作者為主題的閱讀,還可以指在教學實踐中圍繞本班學生在課內學習中存在的較突出的一個問題為主題的閱讀……
二、以人文主題為主線的閱讀教學
如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個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愛國古詩《出塞》《涼州詞》《夏日絕句》,第二篇是精讀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第三篇是略讀課文《梅蘭芳蓄須》,第四篇是現代詩《延安,我把你追尋》。課文用不同文學體裁介紹了唐宋時期,辛亥革命前,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愛國志士的愛國情懷,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在教學時,我們可以補充不同時期不同階層愛國志士的愛國文章,如中國古代史中元明清朝愛國志士的故事(如《顧炎武》等),鴉片戰爭時期(如《林則徐虎門銷煙》等),新中國成立初期(如《中國原子彈之父》等),改革開放初期那些普通人的愛國故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不同年齡層不同崗位中國兒女的愛國故事。在2020年抗疫戰爭中的逆行者們,他們有李文亮等300多名在抗疫中犧牲的偉大戰士,有鐘南山等臨危受命的老戰士,有幾千名請戰一線的醫護人員和戰士,還有更多默默奉獻的警察、司機、環衛工人、志愿者們……通過更多不同時期不同階層愛國志士的愛國文章,學生明白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愛國情懷讓中華民族緊密地團結在一起,愛國情懷讓中華民族歷經風雨而屹立不倒。愛國之心不僅是偉人有之,普通人也有之;大人有之,小孩亦有之。學生從小要立志報國,要從個人做起,從身邊做起,把個人責任,把家庭責任,把社會責任擔負好,這就是最樸實、最純真的愛國。
三、以文體為主題的閱讀教學
不同文體的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方法,具有不同的思維訓練價值。以往我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文體教學目標缺位”的問題。以文體為主題的閱讀教學可以更充分地強化學生的文體意識,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體的不同特征,具有更強的語言文字鑒賞能力。如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小說單元,《橋》和《窮人》是精讀課文,《在柏林》是略讀課文。僅靠課內三篇小說的學習是無法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充分了解小說的特點,課內學習的小說閱讀策略需要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運用和實踐,才得以鞏固和提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快樂讀書吧”以 “笑與淚,經歷與成長”為主題推薦學生閱讀小說《童年》《小英雄雨來》《愛的教育》,這三本書都是長篇小說,整本書的閱讀讓學生更充分遷移運用課內習得的小說的閱讀方法,了解小說的基本特點,在閱讀中充分滲透小說的文體意識,為初中第四學段的小說文體學習做好銜接。在教學時,大家還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情,推薦閱讀與單元課文形式一致的短篇小說。如雨彤主編的《最好的短篇小說》,里面分“中國篇”和“外國篇”兩部分,里面有魯迅、老舍、沈從文、巴金、列夫托爾斯泰和馬克吐溫等國內外知名作家,這本書里有60多篇短篇小說,可以讓學生在短篇小說的大海中涵泳,了解短篇小說人物形象鮮明、情節引人入勝和善于設置懸念等特點,感受文字藝術的魅力。
通過以“小說”為主題的文體閱讀教學,豐富了學生對小說的認識,了解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學會立體、多元地評價人物,有利于學生從多角度感受小說獨特的魅力。
四、以作者為主題的閱讀教學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同一個作者的不同作品,感受該作者獨特的寫作魅力,同時受到該作者的人格熏陶。
如六年級學生在課內學習了《為人民服務》《七律·長征》《卜算子·詠梅》等毛主席的作品,可以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毛主席詩詞鑒賞》等書,感受毛主席磅礴大氣的寫作風格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五、以學情難點為主題的閱讀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以本班學生在課內學習中存在的較突出的問題為主題進行主題閱讀教學。如在五年級上冊《小島》一課的學習中,有學生提出疑問:為什么戰士們種菜的土要從家鄉呢?此時,可以讓學生閱讀林清玄的《故鄉的土》等與土地為主題的閱讀材料,閱讀后學生領悟到每個人都是在家鄉那塊土地上長大的,帶著家鄉的土代表著戰士們對家鄉的愛。而家鄉的每一寸土地都屬于祖國,戰士們守衛小島,就是守衛著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通過課外閱讀材料的補充讓學生懂得了戰士們愛家鄉,愛小島,愛祖國的深情,輕松地突破教學難點。
六、總結
以“主題閱讀”為教學目標選擇適量的難度適宜的主題閱讀文本,集中訓練,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學生圍繞著同一主題通過不同文本的思維碰撞,讓課堂閱讀教學往課外閱讀伸展,讓課堂內外的閱讀教學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聯成一體。提高主題閱讀教學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形成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溫儒敏.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三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156.
[2]竇桂梅.竇桂梅與主題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劉憲華,于永正,陸恕.主題閱讀三人行[M].開明出版社,2010.
[4]王偉鵬.中學語文教育學與語文教學改革[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信息:何國慧,文學學士, 2005年被評為小學語文高級教師。熱愛小學語文教育事業,教學基本功扎實。2019年成功申報湛江市中小學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為2019ZJYB088,是該課題主要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