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軍
摘要:近年來,計劃經濟朝向市場經濟的發展過渡,為我國企業的創新和改革帶來了機遇和變革,企業的經濟管理方式和理念也需要做到與時俱進,迎合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趨勢,將經濟管理上升到企業的戰略發展中,促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鑒于此,本文將深入分析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幾點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旨在為提升企業經濟管理水平貢獻力量。
關鍵詞:市場經濟;經濟管理;管理模式
引言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我國企業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那么以企業經濟管理作為出發點,因此,只有以企業經濟管理為出發點的科學有效的經濟分析手段和管理模式可以保護企業的良性發展并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一、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概述
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是指應用各種經濟手段促使企業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種管理方式,企業經濟管理模式與其經濟相關性活動有關,以有計劃的組織和科學合理的規劃作為模式創新和發展的引導。實施企業經濟管理的目的是更好地適應經濟新常態的發展趨勢,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規避風險,優化并整合資源。細分到各個管理環節是企業管理者需要負責生產銷售的全過程,以戰略性的思想和決策引導企業長遠發展。
二、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的經濟管理模式中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企業經濟管理機制尚未完善,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得知,目前我國很多企業中的經濟管理模式存在問題,造成經濟管理工作的成效較低,?甚至還有些企業出現了經濟發展中的難題。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經濟管理機制不健全,缺少監督評估機制,且整個制度要求過于理論性,缺少實際操作性,甚至已經完全脫離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經濟管理機制流于形式,無法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也嚴重影響了企業內部管理。此外,還有很多企業當前的經濟管理模式不夠全面,一旦內部經濟管理出現問題并影響企業正常運行,需要依靠經濟管理模式中的相關體系內容明確職責,由于很多經濟管理模式缺少可操作性再加上管理內容不夠全面,無法依據經濟管理模式發揮出應有作用。
其次,企業缺少人性化管理機制。人力資源管理屬于市場經濟管理的一種,其管理效果也會影響甚至是決定著企業經濟管理的成敗。但目前很多企業內部缺少人性化管理機制,甚至部分中小型企業對員工的管理接近苛刻,嚴格控制考勤和績效等方面的業績,還會通過克扣員工工資來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過于剛性使員工管理和考核后缺少“人情味”,對待不同工作能力和不同工作態度的員工均采用同一管理方式。這種管理方式大致看十分合理,但卻也存在不合理之處。員工和管理者原屬于管理與被管理者關系,但實際上在管理過程中也需要加以體恤和關照,剛柔并濟的方式才往往比消極剛性管理方式更加有效。在這種消極管理模式下,員工的積極性無法得到提升,也會出現消極怠工的情況,更不利于經濟管理模式的構建。
最后,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有待完善。在現代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型企業中很少有十分健全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很多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功能不全,流于形式也無法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人才結構不合理,組織結構上也容易產生利益糾紛,還有很多企業的組織結構不合理,體現在各個部門的工作尚未做到明確分工,甚至還會有重復和交叉的情況,各個部門的工作混淆,甚至出現管理空白的情況。
三、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優化途徑
1.完善經濟管理機制
完善經濟管理機制是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重要優化策略。高效完善的經濟管理機制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前提,還要能夠具有可操作性,不會脫離企業的實際,能夠符合企業的發展趨勢。因此,現代企業需要結合大環境以及企業運轉的優勢和不足來充實并改進現有的經濟管理機制,特別要保證各個部門能夠做到明確分工,各司其職,避免出現管理混淆、推卸責任等情況的發生,加強監管機制,提高對各個部門的工作和監督力度,保證各個部門都能夠正常運轉。與此同時,企業高層管理者需要轉變以往的經營管理觀念,將更多的重視程度從外部經濟效益的提高轉向內部管理來。還要有一顆學習的心,積極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成功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經驗,引入企業自身的管理中,從企業的全局考慮,結合未來發展規劃,分別從各個方面完善管理制度。減少管理漏洞出現,切實推進企業高效運轉。
除此之外,且經濟管理模式的構建還要完善風險預警機制,企業管理者需要認識到每一個經濟項目運行中都可能存在風險,將風險防范和風險預警納入經濟管理模式中,引入先進信息技術構造動態風險預警機制,一旦企業經濟項目中出現風險,也能在第一時間上報到上級,并及時做出補救措施,減少企業的損失。特別是對于一些大型經濟項目更是需要加強風險管理力度,重新了解公司以往經濟項目中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造成的后果和損失,將其與該經濟項目進行對比,提前預知經濟項目中風險因素,加以規避和控制,提前設置風險資金和應急機制以備不時之需。還要提高內部全體工作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將風險規避、風險轉移意識貫穿到工作始終,當遇到一些棘手問題時,更是不能疏忽而是要認真客觀對待,避免一時疏忽造成工作漏洞而為企業帶來無形風險。
2.實施人性化管理
實施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是企業優化經濟管理模式的又一舉措。通過上述分析研究得知很多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較為落后,企業管理者對員工的管理接近苛刻,還會打消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并難以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那么在重塑經濟管理模式時,企業管理者需要人性化管理員工,尊重員工并且重新認識員工存在的價值,與員工展開平行溝通。以柔性管理機制取代剛性管理手段,用輕松愉悅的氛圍減少員工的工作壓力。例如,企業管理者可以與員工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在每月績效考核和考評之前了解員工請假早退或遲到的緣由并加以核查,對平時勤奮工作但卻突然生病而請病假的員工不予懲罰,仍然發放全勤獎,并說明原因,因為公司體恤員工,關心病情,故不記錄請假,也能讓更多員工感受到管理者的善意和關懷,提高對公司好感度。每月考勤評定過程中將上述評定進行公示,讓更多員工都能感受到企業對其的關懷,從而更加努力工作。
與此同時,還要全面提升人才素質培養,企業管理人員以及內部工作人員只有具備較好的業務能力也能為企業帶來效益,那么企業在創新經濟管理制的同時也需要注重人才的引進,加強內部員工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養。通過企業管理者的認識并付之于行動,在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的基礎上,真正尊重員工并肯定員工的付出。
3.重塑組織結構
重塑組織結構是企業優化經濟管理模式的又一優化策略。組織結構是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形態構成,恰當的組織結構可以使得各個部門形成高效有序的溝通,也能實現資源的充分調配利用。在重塑組織結構時,也需要將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應用其中。保證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都能做到各司其職,分工明確且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聯系,明確完善的組織結構能夠有效管理各個部門中的人員,權責一致結合的組織結構更可以督促內部基層員工明確分內工作與應盡的職責等。與此同時,企業管理者還要依托人力資源管理展開組織結構重塑,加強與員工的培養。培訓工作的開展也要圍繞著企業的性質和定位,還要以科學模式為主導,注重發展的高效性,以更加完善充實的組織結構為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的構造添磚加瓦。
四、結語
總而言之,創新完善現有企業經濟管理模式是企業長久發展的必然選擇,企業管理者需要完善經濟管理機制、實施以人為本的人性化管理、重塑組織結構,以更高效的經濟管理模式帶動企業的創新改革,規避不必要的風險,真正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郭艷,趙起超.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經濟管理模式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4(12).
[2]李思偉.市場經濟下的企業經濟管理模式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