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麗芳
【摘 要】物流園區作為區域物流資源和各種生產性服務要素集聚的物流業基礎設施,在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推動物流業高質量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近年來,浙江省物流業發展突出創新發展、示范引領、標桿帶動,特別是一批生產服務型示范物流園區,在智慧化改造、綠色物流發展、標準化示范和供應鏈創新等方面大膽創新實踐,實現園區發展提質增效。本文以德清臨杭物流園區為例,分析該園區在模式創新、智慧運營和兩業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做法和經驗,對于全國同類園區具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物流園區;公水聯運;提質增效
德清臨杭物流園位于浙江省德清縣雷甸鎮,該園區自2009年開始規劃建設,立足杭州都市圈物流市場需求,承接杭州都市區及周邊地市物流功能,經過10余年的發展,已成為以公水多式聯運經營特色,服務范圍遍及全國,具有重要區域影響力的現代綜合物流園區,先后被評為省級示范物流園區、省級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全國優秀物流園區,列入交通運輸部規劃的第一批重點物流園。近年來,園區大力發展“互聯網+”物流模式,突出綠色化物流發展,致力于鋼鐵物流產業鏈服務。2019年,德清臨杭物流園實現營業收入267.47億元,總貨運周轉量達2000萬噸,內河到港量超700萬噸,招商入駐商戶167家。園區提質增效的亮點區塊——德清臨杭物流園Ⅱ區,依托公水聯運和線上線下結合的運營模式,實現了鋼貿企業成本的大幅下降,讓企業節省至少20%左右的物流成本,更好地服務地方基建項目的鋼材需求,保障杭州都市圈亞運會場館設施等重大項目的建設需要,形成顯著的社會效益。
一、園區基本情況
德清臨杭物流園Ⅱ區總占地面積125公頃(約合1888畝),項目總投資27億元。園區區位條件優越、建設投資力度大、配套設施完善、功能格局合理、專業特色明顯。
1.園區公水聯運區位條件優越。園區位于湖州市德清縣雷甸鎮杭湖錫線東側,緊鄰京杭大運河、申嘉湖杭高速、09省道,水路、公路等集疏運條件便捷。園區水運條件優越,杭湖錫線通航等級與京杭大運河相當,距離申嘉湖杭高速公路雷甸互通僅1公里,水陸交通十分便捷,200公里交通圈內可直接連通上海港、寧波港、嘉興乍浦港,可供500噸級、1000噸級船舶通行。通過申嘉湖杭高速至杭州繞城高速北線僅約15公里,作為杭州提供物流配送分撥中心的區位和交通優勢明顯。園區以港口和航運的獨特優勢為依托,在滿足德清臨杭產業帶對貨物運輸需求的同時,承接杭州外遷大宗生產物資運輸業務。
2.園區投資建設力度大。近年來,Ⅱ區固定資產投資力度逐年加大,近三年來的投資已達6億元。截至2019年12月底,園區建成面積達1578畝,鋼鐵物流中心、公共貨運場站、加工配送中心、碼頭作業區以及內部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累計完成總投資17.76億元。
3.園區綜合配套設施完善。截至2019年底,園區內已建成碼頭岸線1454米,1000噸級內河泊位25個,配套室外堆場11萬平方米,鋼材專用倉儲及加工庫房39萬平方米,綜合辦公、信息交易、停車場、司乘公寓、食堂等各類配套設施俱全。
4.已形成“一心五區”功能格局。其中,“一心”即物流商務核心區,由物流商務大樓和汽車修理、汽車配件銷售、船舶修理配件、便利超市、物流交易大廳、物流信息服務和司乘配套服務等組成。“五區”即件雜貨運輸物流功能區、鋼材物流功能區、通用倉儲物流功能區、區域分撥中心物流功能區、物流加工功能區。
5.鋼鐵貿易物流特色明顯。園區通過商貿集聚,實現“商流帶動物流發展、物流促進商流進步”的良性循環。2019年碼頭鋼材到達量達到600萬噸,并與杭鋼集團、中天鋼鐵集團、沙鋼集團、日照鋼鐵等大中型鋼廠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2019年,Ⅱ區完成營業收入250億元,上繳稅金1.1億元,三年發展實現翻倍式增長。
二、主要做法與成效
近年來,園區在推動物流降本增效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嘗試,走出了一條“多式聯運依托、兩業融合特色”的綠色物流發展道路,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成效。
(一)主要做法和經驗
1.用足用好公水多式聯運優勢。依托內河港口和航道等有利條件,發展江海聯運和公水聯運,突出經濟性和便利性,通過無縫銜接提高運輸效率與質量,滿足企業應對日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要求,成為全省多式聯運協同運輸組織方式的示范。
2.精準推進物流業和制造業“兩業”深度融合。緊緊圍繞園區周邊裝備制造業鋼材物流市場,精準謀劃,率先在鋼材物流領域實現物流業和制造業融合發展新路徑,成為全國同類領域發展的示范。
3.構建智慧化全程物流信息平臺。以信息鏈為核心、以生產用戶需求為導向,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戶的個性化生產制造信息服務,實現物流服務業和制造業、流通業之間物流服務需求和服務能力的協調(如運輸能力、流通加工能力、倉儲能力等),降低物流成本,為企業帶來巨大效益。
4.創新公共倉儲精細化管理。提高公共倉儲空間利用效率,可以降低庫房運營成本,為企業間接創造了經濟效益,園區公共倉儲通過倉位布局合理規劃、設備機械化和管理自動化等手段,在公共倉儲精細化管理方面成為同業示范。
5.完善物流公共服務運營組織模式。充分認識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性,積極完善公共服務功能建設,為入駐園區的物流服務供應商(物流企業等)和物流服務需求商(制造企業、 流通企業等)在流通環節提供一站式服務,在滿足企業物流需求、提供堅實保障方面成為示范。
(二)取得的成效
1.產業鏈跨界大融合。通過物流園區服務功能的完善和服務水平、服務效率的提升,為湖州德清莫干山高新區、杭州錢江經濟開發區等周邊產業基地內的大型裝備生產制造企業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務,特別是通過鋼材物流加工生產線的建設,促進生產制造企業倉儲、流通加工等外包、前移,推進物流業和制造業跨界融合發展,將有效地支持生產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通過鋼材等生產資料貿易、加工、生產、銷售等一體化的綜合服務,將碎片化鋼材加工服務需求整合成批量定制需求,有利于將生產資料的余料等進行統籌綜合利用,不僅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也具有重要的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綜合效益。
2.智慧物流服務廣覆蓋。通過智能物流網的覆蓋運行,園區運貨司機只需在園區物流公共服務中心登記注冊個人信息,即可及時共享園區內的物流資源,實時獲知運送貨物的種類和數量、運送的時間和地點、收貨人的聯系方式等信息,外地司機不用專程來園區物流公共服務中心,通過智能終端的統籌調配,全鏈條掌握業務運行情況,極大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3.綜合效益大提升。通過物流園區綜合服務功能的全面提升,預計2021年德清臨杭物流園區II區新增運營收入100億元以上,增加稅收5000萬元,新增直接就業崗位500人,業務增量超25%以上,貨物周轉效率提升10%以上,讓入園企業每年節省至少20%左右的物流成本。
三、經驗和啟示
園區以金屬材料物流產業為依托、以多式聯運模式和線上智慧管理為亮點,可供全省乃至全國復制、推廣的經驗有三個方面。
(一)依托優勢運輸通道的資源整合經驗
基于以鋼材為主要貨種金屬材料物流業發展特點,分析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資源配置不合理、分布不均衡、服務模式單一等問題,立足于行業“供給側”改革背景,全面分析掌握上下游企業的需求、瓶頸問題,分析物流資源整合的內涵和特點,針對性提出了鋼材物流資源整合的模式以及整合內容。特別是借助公水聯運方式,經由外海、內河水運通道,降低貨運成本,極大解決了客戶對于運輸成本的顧慮,使得本園區成為長三角區域知名的鋼材物流價格洼地,為上下游客戶贏得了經濟效益,也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
(二)基于客戶需求的智慧平臺構建經驗
打破常規信息平臺構建模式,基于園區產品特點、客戶特點、交易習慣等個性化要求,更新迭代園區的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物流信息化集成及管控一體化系統。2020年初,園區經營管理主體浙江德清升華臨杭物流有限公司牽頭,開展了基于客戶需求的線上平臺建設,根據項目方案內容,該平臺的主要建設內容為:系統模塊升級、貨主開單接口平臺系統、PDA系統、決策數據平臺系統、園區物業綜合管理平臺系統、二期監控系統、園區地磅系統、園區車輛管理系統、園區從業人員管理系統、園區門禁系統、智慧物流系統改造提升項目。同時,充分考慮園區內車輛、人員的三產配套服務需求,探索在智慧系統中建立“社區”模塊,為廣大上下游客戶、一線業務人員提供溝通交流的平臺。
(三)圍繞核心產業的園區項目謀劃經驗
德清臨杭物流園從規劃建設伊始,就高度重視園區規劃、項目謀劃工作,不論是始于2008年的園區總體規劃,還是近年來的多次的重大項目謀劃,均借助國內、省內知名的規劃研究、工程咨詢服務單位提供智力服務。通過超前謀劃、著眼長遠的規劃設計,將園區的未來發展走向擺在更加宏觀的戰略框架內考慮,將園區的業務發展定位于更加寬廣的服務范圍內考慮,由此,確保了園區的發展方向和業務重點的精準把握,為園區“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戰略道路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00)
參考文獻:
[1]魏際剛.中國物流園區未來的發展之道[J].大陸橋視野,2019(5).
[2]聞璋.提升高質量物流服務實體經濟能力[J].中國招標,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