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延玲 蘇榮山
近年來,“生歿雙循環”是河南省方城縣在農業農村工作實踐基礎上提出的種養循環的重要論斷。所謂“雙循環”,即生的循環:畜禽養殖→糞污收集→沼氣、沼渣及沼液→飼料(有機糧、有機菜)種植→畜禽養殖。歿的循環:病死畜禽→有機肥(骨粉等)→農業種植→秸稈及廢菜葉→畜禽養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在這一理論指導下,以實施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試點項目為契機,成功探索實踐了養殖糞污就地消納、轉化增值、集中處理三種農牧生態循環模式,在全省、全國具有很強示范性、引領性。2016年,全國養殖糞污綜合利用及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現場會在方城縣召開,“生歿雙循環”模式在全國推廣。建立完善了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長效機制,實現了種養業有機結合?;谶@一理論的實踐和創新,組織在全縣開展示范創建活動,已創建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9個,省級畜牧業生態示范場5個、美麗牧場5個。
一、就地消納模式
以方城縣鴻旺牧業有限公司、南陽東嘉牧業有限公司、方城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等為龍頭企業,輻射帶動其他大型養殖場按照養殖規模與消納土地相配套的原則,采取“畜-沼-果”“畜-沼-蔬”“畜-沼-糧”生態循環模式,實現養殖糞污就地消納。這些公司按照“養好豬、種好田、植好樹、建好園”的總要求,圍繞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流轉土地1萬畝,立足于打造傳統農耕文化的回放點和現代養殖文明的展示點,建設集生態養殖、休閑采摘、濱河濕地、牧歌體驗、有機農業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方城縣鵬邁農牧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邁牧業),流轉拐河鎮權莊、黃土崗、王家營、石門等村山岡薄地10677畝,以所屬的5萬頭生豬育肥場AO一體化糞污處理工程為依托,采取“豬-沼-果”生態種養模式,發展有機冬桃種植,年果業收入3000多萬元,同時,使周邊500多戶居民免費用上清潔能源。2018年11月,河南省副省長武國定調研鵬邁牧業時說:“方城縣的種養結合模式為全省發展生態農業樹立了典范?!?/p>
二、轉化增值模式
以河南福葵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輻射帶動其他大型養雞場采取“雞糞+秸稈+食用菌”的生產模式,進行集約化孢菇立體栽培,年消化秸稈8000噸、雞糞4000噸,生產雙孢菇2000噸,實現了糞污和秸稈資源的就地轉化增值。在運作模式上,一是以周邊行政村、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為單位,簽訂秸稈購銷合同,既滿足了雙孢菇生產需要,又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同時減少了秸稈焚燒造成的環境污染。二是與縣域內大型養雞場簽訂雞糞購銷合同,增加其副產品收入,變廢為寶,減輕雞糞環保處置壓力。三是雙孢菇收獲后的廢棄物,制作成有機肥,優先滿足秸稈供給農戶需求,改良土壤結構,培肥地力,提高農作物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三、集中處理模式
在該模式下,由方城縣福盛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盛源)牽頭,與縣域內多家養殖場簽訂畜禽養殖廢棄物委托處理合同,實行社會化收集,養殖廢棄物由福盛源糞污處理中心進行集中處理。目前,由福盛源投資建設的年產2萬噸有機肥廠已建成投產,年集中處理畜禽糞便8萬噸,消化秸稈0.8萬噸。在運作模式上,一是按照區域連片、整體推進的原則,公司與周邊的古莊店、二郎廟、券橋、博望等鄉鎮的21個養殖場簽訂了委托處理合同,養殖廢棄物由福盛源糞污處理中心集中處理生產有機肥。二是對于提供糞污的養殖場,公司區別不同情況進行收購或由養殖場付費,其中,含水率在80%以下的,按50~100元/噸的價格收購;含水率在80%以上的,按10元/噸的價格公司向養殖場收取處理費用。三是生產的有機肥優先供應養殖企業有機農作物種植使用,并給予50~100元/噸的優惠。
四、存在的問題
方城縣在“生歿雙循環”探索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一是部分鄉鎮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發展、輕環保思想,沒有完全統籌好畜牧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尤其在脫貧攻堅中,很多鄉鎮將畜牧養殖業作為到戶增收項目的主要內容,政府只對貧困戶扶持購買牲畜資金,不扶持環保設施投入,而貧困戶又無能力投資環保設施,給農村養殖污染治理帶來新的壓力。二是因糞污處理利用設施建設環保要求標準過高,投資較大,且沒有相應的獎補政策,致使養殖場(戶)積極性不高。按照環保治污標準,養殖場污防設施配套投入應占總投資的20%以上,以年出欄500頭的豬場為例,環保設施設備投資至少15萬元,在上級沒有補償政策支持的情況下,業主投資壓力較大。三是個別養殖場(戶)糞污處理設施建設量與養殖規模不配套,糞便和污水存儲設施建設標準較低,尤其是防雨設施不盡完備,雨污分離不夠徹底,資源化利用水平不高。
五、結 語
方城縣通過探索實踐,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加快生態畜牧業、清潔畜牧業、循環畜牧業發展步伐,使得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循環綠色發展方式基本確立,提升了畜牧業生產水平,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促進了主要畜產品穩定增長,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通過機制創新,推動了畜牧業區域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糧飼統籌、農牧結合、養防并重、種養一體的綠色畜牧業發展模式初步形成,種養業效益實現“雙提升”,種養結合綠色發展機制基本完善。通過廢物利用,構建了農牧循環產業鏈,有機肥產品廣泛應用于種植、沼氣等清潔能源產業形態基本形成,廢棄物綜合利用取得積極成效,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實現全覆蓋,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機制逐步成熟。通過依法治理,進一步增強了廣大養殖從業者法律意識和主體責任意識,有力推進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法治化管理,為畜牧業綠色發展奠定了廣泛的社會基礎。
(作者單位:1.南陽市疫控中心;2.方城縣畜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