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俊
摘 要:幼兒教育活動應當更重視生活化、游戲化元素,為幼兒提供更多探索與發現的機會。幼兒園則需要在戶外活動開展中充分發揮出資源優勢,利用園所及周邊的材料資源去創造出更符合幼兒特點且極具特色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在童心樂園中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鄉土材料;戶外活動;資源
環境作為教育資源的重要因素之一,不管是自然環境還是人文環境,都會對幼兒的成長起到直接影響。所以,幼兒園需要充分發揮園所與周邊環境的資源優勢,力求創造出高品質的幼兒教育環境。農村地區的自然環境中富含大量鄉土材料,依托這些資源進行精心設計,能夠為幼兒的戶外活動增添更多色彩,有效培養幼兒親近自然的性情,實現全方位教育。
一、發揮鄉土資源優勢,創設戶外活動區域
1.農家小院
在該區域內投放大量且多樣的農家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器材與用具,當然也要結合幼兒的興趣喜好與年齡特點去挑選或是定制,比如泥磚模具、篩子、石磨、水桶、扁擔、小型的手推車以及各種農作物。在幼兒戶外活動區域內,還可以在農家小院開展各種游戲,如利用一些材料,比如通過推土、挑水、和泥,利用泥磚模板去制作小型泥磚,待泥磚干透之后還可利用這些材料去堆砌圍墻;還可利用篩子、籮筐去篩沙、篩土,然后利用這些材料去搭建沙土類的小型建筑模型;利用小石磨、石碾子去粉碎玉米、小麥等農作物。這類戶外活動幼兒都可以個人或是與同伴合作完成,不僅鍛煉了身體,還加強了交往合作的能力,在戶外當中去感受父輩們的勞作辛苦,理解勞動者的艱辛。
2.平衡樂園
在該區域內可投放大量自制的平衡木、平衡板、大小各異的梯子以及廢物利用制作而成的高蹺、跳跳袋等物品,還可用廢舊輪胎、塑料桶等設置跳躍障礙物,讓幼兒結合這些材料去開展不同形式的平衡感練習,提高幼兒的平衡能力[1]。
3.投擲蹦跳
在該區域投放的材料多種多樣,比如用紙盒制作而成的張開嘴巴的動物,幼兒可利用這些材料去開展喂食小動物的投擲類游戲;還有各種用塑料瓶制作而成的動植物形狀,讓幼兒開展套圈游戲,有小雞套圈、大鵝套圈、玉米套圈等,開展投準練習;利用廢舊輪胎將其懸掛在空中,讓幼兒開展投籃練習活動;利用吸水管、網狀網去制作帶有彈力的器材,讓幼兒兩兩配合去完成拋接球的游戲。在這一活動區域內,教師應當根據季節的不同,在其中懸掛當季的水果與農作物,讓幼兒通過蹦跳去嘗試觸碰物體。
4.山坡
在該區域內教師可先用土堆成小山坡,然后將經過安全處理的水泥管穿過其中,打造成地下通道,在小山坡的上面則設置碉堡、滑梯、坑道等設施,幼兒可以體驗攀爬、攀登等活動。
二、發揮鄉土資源優勢,開展各種戶外活動
農村幼兒園的園所周邊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利用這些鄉土環境資源優勢可有效拓寬幼兒的活動空間,教師可以結合其設計合理有趣的活動,組織幼兒積極參與并獲得良好體驗。
農忙時節,教師在保證幼兒外出安全的同時,可以適當組織幼兒走進田間地頭,體驗一番種玉米、種花生等農耕活動,讓幼兒直觀體驗下地勞作的樂趣,還能獲得播種技巧和常識。比如種花生時,每個穴坑放入2~3粒花生,再輕埋土壤,還可懂得作物種植還要澆水、施肥、收獲等眾多步驟。在播種之后,教師應當不定期地帶領幼兒去觀察他們親手種植的田塊,觀察作物的生長變化過程。待秋收時節到來,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可一起幫助農民伯伯收玉米、收花生,抱著自己親手種下的果實,感受童真與快樂。
初夏季節,教師可帶領幼兒前往水庫,觀看農民伯伯如何下河捕魚捕蝦。每周安排一天時間帶領幼兒進行野餐,讓孩子在樹蔭之下嬉戲,他們會吃得津津有味。而用餐之后開展的小型派對,每一位小朋友都會有非常強烈的表現欲望[2]。
秋收時節,教師便可帶領幼兒進入種植園,聞著水果飄來的幽香,讓幼兒親手去采摘果實,既能培養幼兒的體驗興趣,又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吃到新鮮水果。同時,在樹林里還可做小游戲,累了可躺在草地上打幾個滾,這才是真正的童心樂園。
三、利用鄉土材料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利用鄉土資源去打造優質幼兒教育環境時,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問題:其一,所選材料不僅要凸顯出當地的地域特色,還要保證收集方便;其二,需要結合季節性變化去優選材料,比如秋天用落葉、冬天用作物秸稈等;其三,保證安全性,教師需要將收集所得的鄉土材料安全處理后才能夠讓幼兒操作,比如作物秸稈需要先剝皮打磨,可以有效避免秸稈戳傷幼兒手指;其四,做好對鄉土材料的維護,比如部分鄉土材料氣味過重,影響園內空氣質量,所以要做好材料的維護更新工作,保證活動區域材料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幼兒戶外活動的開展,需要對幼兒進行全面解讀,同時要充分發揮出本土資源優勢,給予幼兒更多探索自然、親近自然的機會。而依托農村的鄉土材料這一資源優勢,能夠有效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使得幼兒能夠在“童心樂園”中自由探索、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翟翠平.鄉土材料在區域活動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10-11.
[2]牟眺眺.鄉土教育資源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應用探析[J].科技展望,2016,26(15):190-191.
注:本文系2019年白銀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低成本高質量的農村幼兒園教育環境的創設》(課題立項號BY[2019]G00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