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培培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習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統編教材重視學生習作能力的發展,在三至六年級教材中編排了習作單元,現以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為例,談談對習作單元教學的粗淺思考。
一、聚焦要素,串珠成鏈
統編教材中的語文要素指出了語文學習的目標和要求。習作單元的語文要素指向某一項關鍵的習作能力。四年級上冊習作單元導語部分對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進行了明示,“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寫一件事,把一件事情寫清楚”,這兩條要求都指向學生習作能力的培養。寫好一件事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習作能力,“把事情寫清楚”是寫好事情的基本要求。兩篇精讀課文《麻雀》《爬天都峰》從不同的角度把事情寫清楚,課后習題均設置了“寫了一件什么事”“怎么寫清楚的”這些問題,旨在閱讀中探究并習得表達的方法。“交流平臺”部分結合對精讀課文的學習,總結課文中學到的習作要素,在交流中歸納梳理“把一件事情寫清楚”的方法。“初試身手”部分第一題看圖說事情,重在引導學生將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出來,把當時的情景講清楚。第二題用上表示動作的詞將做家務的過程寫清楚,是學生習作學習的增長點。這兩題訓練旨在嘗試用所學的習作方法進行初步的習作實踐,是習作前的一次“熱身”。習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敘事清楚,旁邊的批注和思考題仍緊扣“按順序將事情寫清楚”這一單元語文要素。習作部分為“生活萬花筒”,要求選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按一定的順序把這件事寫清楚,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學到的習作方法進行語言實踐。
縱觀本次習作單元的構成部分及學習要求,各板塊內容都是以“把一件事情寫清楚”這一習作能力為目標指向的。圍繞這一單元語文要素,學生對本單元的這一習作任務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感悟習得—練筆嘗試—鞏固強化—實踐運用。如果說本單元的各板塊是一粒粒散落的珍珠,那單元要素就如一條線將各個板塊的內容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將各個板塊的內容串成習作單元的學習鏈。教學中,我們要有單元統整的教學思想,既要整體把握單元的教學內容,凸顯單元要素,將培養學生“把一件事寫清楚”這一習作能力作為主要任務貫穿本單元教學的始終,又要處理好各板塊內容之間的聯系。
二、立足主線,各放其彩
在單元語文要素這一主線的牽引下,各板塊的內容有其共性,但各板塊的教學價值也各有所側重,教學的過程和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學中要從各板塊不同的訓練角度出發,充分發揮好其功能,才能更好地使這條主線上的一粒粒“珍珠”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精讀課文是習作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區別于傳統的閱讀教學,“在閱讀中學習表達”應是重點所在。在教學中要更多地關注語言的表達方法,但不是一味機械地講解分析寫作技法,要在學生對文本內容及情感有了深刻的感悟時引入文章表達方法的探究,積極地思考文章是怎么寫的。在讀中學寫,學生能更主動地探究并發現語言表達的秘訣,習得文本的表達方法。如《麻雀》教學中,緊扣語文要素,引領學生先按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順序梳理課文內容,知道課文是按一定的順序來寫的。老麻雀的無畏是文章著重表現的內容,在學生感悟到老麻雀的無畏是源自母愛的力量時,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作者是怎么寫老麻雀的無畏的,從而在閱讀中發現作者把重點內容寫清楚的方法是將看到的、聽到的和想到的寫下來。
習作例文為學生習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也應有別于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教學,要充分發揮“例子”的功能,直指單元的習作要求。單元中的兩篇例文更集中地關注寫好一件事的方法,但表達方法也有不同之處,《我家的杏熟了》側重于按一定的順序來寫,把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小木船》重在根據表達的目的合理安排詳略,不重要的內容可以簡要交代。不同的表達,不同的角度,豐富了例文的示范性。在例文的閱讀學習中,要借助例文積極為學生搭建習作的支架,梳理把事情寫清楚的方法,完成習作的架構。
三、相融共生,珠聯璧合
單元要素細化至各個板塊,還要放眼整個單元,梳理各板塊之間的聯系,教學時關聯考慮,進行整體設計,可以從課程的視角出發,圍繞單元要素,對各板塊的順序進行調整,恰當地進行排列重組,從而達到珠聯璧合、相融共生的效果。
精讀課文可以和初試身手相結合。初試身手的第一題是將圖片的內容說清楚,教學中,可以將這一練習前置于《麻雀》這一課的學習中,作為課文寫作方法的遷移訓練,讓學生借助課文中學到的方法說清楚運動場上及奶奶過生日的場景,初步嘗試運用學到的方法來表達。在練習的過程中,老師借助課文寫法的總結對學生的表達及時進行評價診斷,有針對性地指導,使讀寫融為一體,結合得更緊密,為單元習作做好鋪墊,降低習作的坡度。
習作例文可以和單元習作相融合。習作例文為學生的習作打開思路,提供多角度的示范,要多關注例文的寫法,重在習作中進行遷移運用。習作例文可以根據需要多層次地融入單元習作的整個過程。在習作之前,引導學生對例文進行閱讀思考,進一步體悟寫清楚事情的方法;在習作指導時借助兩篇例文指導學生學習根據表達目的進行選材,還要注意詳略的安排;在學生進行習作時,習作例文可以供學生模仿、借鑒,可全篇借鑒,也可局部參考;在學生習作之后的講評環節,結合學生習作中的問題,可再次利用例文進行對照指導,幫助學生進行習作的修改。習作例文在單元習作中可多次回顧與模仿,讓習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參考文獻:
朱旭光.統編教材習作單元結構、價值及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語文教師,2019(12):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