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欽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的有效結合,不僅可以輔助學科教學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還可以進一步延伸綜合實踐活動的生命力,促進綜合實踐活動的繼續發展。以蘭州天慶實驗中學綜合實踐活動作為研究載體,詳細說明如何實現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學;結合策略
眾所周知,綜合實踐活動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科教學一樣,致力于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二者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首先,學生是以學科知識為基礎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且在體驗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對所學的學科知識進行運用與檢驗,不斷提升學科認知水平。與此同時,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還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科儲備,使他們通過切身的體驗對知識進行內化,提升學習能力。立足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的關系,在組織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嘗試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豐富學科教學活動,驅動學生的有效發展。
一、課堂教學方式的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主張使學生在多元的學習活動體驗過程中學會學習,提升學習能力。在當前的綜合實踐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采取探究性教學、體驗性教學等方式,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機會。筆者在組織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時候,立足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方式特點,實現教學方式的結合,汲取綜合實踐教學課程營養,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活力,提升學科教學質量。
以“關心國家發展”為例,在實施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打破課堂的限制,引入綜合實踐體驗性的教學方式,結合學校創設的“參觀新能源汽車基地”活動,帶領學生實地參觀了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基地,了解了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過程、特點、制造原理以及發展歷程,使學生對新能源汽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過講解員細致的講解,學生了解了新能源知識、新能源汽車發展歷史,以及新鮮有趣的智能互動設備,同時也感受到了祖國科技、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此過程中,本人還講授了教材中的內容,通過切身的實踐,學生真正地感受到了祖國的發展,并學會如何關心祖國發展。
二、學生學習方式的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課程結構中的教學存在明顯的不同,其以學生的直接體驗為基礎,與學生生活、社會生活密切聯系,旨在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實踐體驗,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在當前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受知識為本教育思想的影響,機械地向學生灌輸基礎知識,不僅沒能使學生有效地掌握所學,還使學生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學習方式低效甚至無效。立足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學習特點,在組織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時候,筆者嘗試結合綜合實踐中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質量。
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例,為了使學生自主而深刻地感受建設者的辛勞與付出,我們組織了《不忘初心尋延安精神 牢記使命傳紅色基因》的綜合實踐活動。在此次活動體驗過程中,學生通過經歷“開營儀式上教唱山歌”“學完即興表演打腰鼓”“參觀,我們是認真的!”這些活動,不僅發展了藝術技能,還切實地感受到了艱苦奮斗、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延安精神,實現了文化熏陶,有利于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實現健康發展。
三、課外活動方式的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圍繞所講授的知識內容,為學生設計練習題,驅動學生運用所學完成練習,將此作為學生的課外活動內容。但如此機械的活動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影響著學生的多元發展。綜合實踐活動形式多樣,種類豐富,筆者在組織道德與法治課外教學活動的時候,結合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豐富課外活動,驅動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獲得多樣的體驗,從而驅動學生實現多樣發展。
以學校《朗誦經典詩文 積淀文化底蘊》活動為例,筆者依托初二年級語文組舉行的“我是朗誦者”詩歌朗誦大會,在組織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之后,本人鼓勵學生搜集與“道德”有關的古詩詞,通過搜集信息,儲備感性素材,建構對“道德”的認知,同時在朗誦中,不斷地品讀,深入感知道德內涵,使其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如此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還使學生在切身的體驗過程中搜集信息、分析信息,感受道德內涵,感悟傳統文化,實現道德品質發展,有利于實現育人目標。
總之,在組織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要把握綜合實踐活動的特點,實現教學方式的結合、學習方式的結合和課外活動的結合,進而使學生在多樣的體驗中獲得有效發展,同時推動學科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美丹.初中綜合實踐中研學旅行活動的探索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22.
[2]丁紫俊.初中《道德與法治》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合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