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飛


一、教材分析
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力的作用,學生已經有了非常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在學習這一節內容時每個學生都能很快進入主題,但由于力的概念比較抽象,所以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自己列舉生活中的常見事例,并引導學生分析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從而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在圍繞“力的作用效果”討論時,讓學生動手實驗擠壓氣球、捏橡皮泥和觀看演示視頻等來認識力的作用效果。在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時不但可以通過觀看小視頻還可以利用課堂小實驗讓學生層層遞進地認識力,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在本節中通過實驗討論、講授、實驗等將學生的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從而掌握知識。
二、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舉例說出什么是力,實驗探究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動手實驗,觀看演示實驗探究物體間力的作用規律是什么;
3.通過實驗認識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過程與方法】
通過親自實驗,體驗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認識影響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身邊常見事例的分析來認識力,感受物理觸手可及,激發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現象的思考熱情。
【學習難點】力的概念。
【學習重點】力的作用效果,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具準備】彈簧、氣球(或橡皮泥)、學生鋼尺、海綿、籃球;多媒體計算機。
【教學方法】問題引導—親身實驗—實驗探究教學法。
【教學課時】1課時。
三、學習過程
四、教師結束語
“百尺竿頭風欲平”是只需張帆船即可行駛的風之力;“滿眼風波多閃爍”是讓船順流而下,行得更快的水之力。關于力還有更神奇美妙的詩句,同學們在家也可盡情地遨游,用你發現的慧眼,去尋找生活中的物理吧,讓我們大家一起探討!
五、可探究的問題
1.力的大小如何比較?
2.怎樣對力進行測量?
3.你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設計一種測量力的工具嗎?
六、教學反思
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我們不得不躲在家里。但我們“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為讓學生有一個健康而又充實的線上課堂。我馬上開始行動起來,結合本班學生的學情,密切與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交流與探討,積極制訂教學計劃。同時借助微信班級群收集問題,個性問題微信里單獨解決,共性問題制作好課件課堂上解決。課堂上盡量設計學生能利用家里易于找到的器材設計實驗,動手實驗,強化實驗效果,同時把提前收集的共性問題做在幻燈片上共同解決。雖然頸椎病讓我隱隱作痛,但是家長們由衷的贊美和感謝之言,一句句“老師辛苦了”、一聲聲“老師你真棒”、一朵朵“小花”讓我倍受感動,欣慰至極。我相信在未來我會更好地利用線上教學方式,讓線上和線下相輔相成。如果說學為人師的意義在于教化從容,那么當下,作為教師,好好備課,上好網絡直播課,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